第206章 第 206 章(2 / 2)

……

翌日大早,裴少淮還在房裡冠發,便聽到小風過來敲門。

隻見小風懷裡抱著幾卷書進來,撅著嘴對裴少淮說了一句:“爹爹,我想好了,我還是要讀書。”

此話直接亂了裴少淮的心神,讓他私心洶湧——緣何讓他能有如此兒女,卻又是在這樣的世道裡。

等到小風出去後,妻子替他把官服扣上、戴好烏紗帽,他才恍恍平複下來。

在去州衙的路上,裴少淮想明白一件事——這是女兒的答案,其實也是他的答案。

古來今往,世人所求的天下大同,等到裴少淮頭發白了、身軀入土了,等到他的子孫也頭發白了,興許也隻是稍顯苗頭。

難道因為如此便不去做嗎?

……

……

南下的風,最早要等入秋才有,所以南巡水師遲遲不到。

水師未到,皇帝的聖旨卻到了。

這日,燕承詔騎著快馬來了一趟州衙,大步走入裴少淮的衙房,從腰帶上抽出一卷聖旨,扔在了裴少淮的案上。

裴少淮沒急著展聖旨,而是道:“燕緹帥也三十好幾的人了,做事怎反倒沒有以前穩妥了?”

燕承詔身上充分說明了一件事,再冷冰冰的人,在熟人麵前也是有另一麵的。

又道:“我記得燕緹帥以往之謹慎,即便是翻牆出宮,也滿口說自己是宮外當值,不是無事閒遊。”

“才過的三十,怎就成三十好幾了?”燕承詔挑挑眉末,又言,“皇上來旨,我便不讀了,裴知州自個看看罷。”

裴少淮依舊沒有展開,猜道:“皇上宣我們初秋回京?”初秋是最末一趟南風。

“你早猜到了?”

“年初時,朝廷從山西長治抽調李大人赴任同知,我便猜到了。”裴少淮道。年初那個時候,諸事已平,開海進入平順階段。

長治縣得名於“長治久安”一詞,此地地勢險要,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能在此地任正官者,非能人不可。

長治縣的知縣往上再提一提,要麼當了潞安府知府,要麼回了京城,而朝廷竟舍得把這麼一位能人千裡迢迢調到閩地雙安州來。

若隻是為了給裴少淮找個副官,江南之地多的是六七品官,何須舍近求遠從北地抽調,此事已顯露了皇帝的心思。

從這段時日與李同知的相處來看,皇帝為裴少淮選的“接班人”也確實合適、穩妥。

再者,京外官三年一考滿,京官六年一考察,今年歲末恰逢京官考察,皇帝許是對裴少淮有幾分私心,便提早一兩月讓裴少淮回京了。

不然下回京官考察就是六年後了。

因為離回京還有段時日,裴少淮心頭還沒什麼離愁彆緒,心情頗為平靜,他問道:“燕緹帥也一同回去罷?”

燕承詔點點頭,但接著又說道:“不過,到了應天府後,要順著水路往上走,去一趟武昌府。”

裴少淮神色一凜,武昌府不偏不倚正是那位楚王的藩地,去的人又是燕承詔,自然是關乎宗室之事。

他並沒有開口問是什麼事。

燕承詔看出了裴少淮的心思,主動說道:“雖有些不光彩,卻也不是什麼秘密,與你說說也無妨。”便簡略地事情說了出來。

原來,自打太倉州那檔事之後,皇帝發現楚王上位之心不死,便斷了他私下串通的所有勢力,讓他有心也無力使。後又把楚王府裡的官員,裡裡外外全換了個遍,牢牢盯緊了楚王。

楚王燕鬆被“囚”於武昌府中,已不成氣候,便消停過了這麼些年。

皇帝沒再找楚王的麻煩,卻不想楚王世子竟是個極不長進的,府裡頭自個生出了麻煩來。

楚王有個宮人名為劉七兒,殊色美貌,頗受楚王寵愛,荒唐世子趁著楚王不在,竟讓屬下把劉七兒騙到了自個堂中烝之……此為其一。

其二,世子在端午節遊看龍舟時,又看上了青樓女子連幺兒,又瞞著楚王,令奴仆偷偷把連幺兒抬進了楚王府。

世子如此不長進,楚王知曉後,一氣之下,竟把長史司的官員喊來,言說要上旨宗人府,廢了他這個世子,父子間因此離了心、生了恨。

楚王欲處置世子院裡的惡奴,不料被這些惡奴先一步知曉了,出言攛掇世子,準備在上元節觀燈夜,趁著長史司不察,毒殺楚王,假意楚王是中風而亡。

到了這一夜,楚王在庭院雪洞裡用宴,才嘗了一口菜,發現味道有異,放下了筷子,打算傳呼灶房裡的人問話。

惡奴見事情生變,遂將楚王綁在了椅子上,手執銅瓜擊打楚王頭部。

等到楚王隨從呼救,府上守衛、長史司官員趕來時,楚王已身死銅瓜之下。

更令人膽寒的是,眾人衝入雪洞之時,世子竟手持長鞭,正在抽打楚王身骸。

裴少淮聽完,隻覺得渾身惡寒——都說皇家宗室無親情,可楚王府裡的這一事變,何止是無親情,隻怕是仇家都未必能有如此狠心。

“此事當真?”

“裴知州覺得玄乎?”燕承詔道,“楚王府的官吏都是換過的,他們豈敢瞞報,此事應該不假。”

稍稍平複心情之後,裴少淮又問:“燕緹帥此番過去,隻是處置宗室之事?”

“聖旨裡都有寫,裴知州怎就不打開看看?”

裴少淮這才打開聖旨,當看到皇帝讓燕承詔趁此機會,仔細清查楚王府的田畝,將其侵占的田地歸還當地老百姓時,他才明白此事為何非燕承詔去辦不可。

燕承詔又道:“戶部的人已經從京都啟程,應當比我先一步到武昌府。”

若論藩地,江南豐產之地皆無藩王,順數下來,就屬楚王就藩的武昌府最是物阜民豐了。楚王府事變,確實是一個清算田畝的大好良機,連楚王府都被清算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親王、郡王,自也有清算的時候。

可以看出,皇帝下了很大的決意。

再結合少津上奏改馬政、收回放牧草場,皇帝委派兵部、太仆寺去辦,裴少淮對於當朝天子的賢明,又多了幾分敬意。

裴少淮卷起聖旨,起身與燕承詔說道:“那你我便遵聽皇上旨意,分頭將此地未竟之事妥當安排好,再啟程回京罷。”

“理應如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