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10月底,“北極熊餐廳”的日營業額已經摸到了六千元大關。
由於錢幾乎都花在了激勵職工、聘請名廚、精選食材上。
餐廳又靠著嚴謹的管理製度,成功杜絕了大部分浪費和偷拿現象。
所以他們在利潤上卻能足足超過日營業額高達七千元的“義利快餐”兩成。
這就是說,“北極熊餐廳”的年利潤額至少達到了一百萬元。
毫無疑問的成了“北極熊服務公司”下屬最賺錢的一家店麵。
以當時的消費水平來看,這絕對是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經營奇跡。
甚至完全可以說,洪衍武已經把“北極熊餐廳”打造成了一塊屬於服務公司自己的,在京城聞名遐邇的餐廳品牌。
這就跟當年的因清真名廚褚連祥火起來的“西來順”一樣。
也好似由女大廚常靜一手創辦的“康樂餐廳”。
如此一來,不但服務公司籌建大廈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得到了不小的緩解。
洪衍武也成功把自己勞動強度降了下來,恢複到了正常水平。
“張大勺”身邊還多了好幾個能聊天的老朋友。
廠領導班子呢,對小灶兒的水平越來越高也尤為滿意。
職工們同樣對隻限內供的“複順齋”醬牛肉和“都一處”的各色“燒麥”,是讚不絕口。
真是人人滿意,就沒有一個人不誇的。
這樣的結果絕對稱得上完美。
但由此發散開的好處,其實還遠不止這麼一點。
因為千萬要知道,這股退休潮可不僅限於勤行,像其他的行業一樣也是類似情況。
所以洪衍武乾脆拿出了大肆收斂古董的勁頭,是豪邁無比的廣泛招攬人才啊。
重中之重就是工美藝術品類的傳統行當。
無論是玉石、牙雕、骨刻、雕漆、料器、金漆鑲嵌、花絲鑲嵌、金工製品這些高大上的。
還是彩蛋、彩塑、錦盒、娟塑、刻瓷、皮影、毛猴、鬃人鬃獅這些民間玩物。
洪衍武都要!
而且越是有名望的、有名氣的,他越不吝價錢。
具體來說,對這些老師傅的報酬,他靈活的采用了兩種方式。
一種是坐班授藝,旱澇保收,每天半天,工資一百五。
如果教出合格的技術人員,按人頭算,一個再給五十元獎金。
主要為的是幫著龍口村培養技術骨乾,同時開發旅遊產品。
另一種就是他收購各位師傅自己完成的作品了。
這是單獨論價,可以掙大錢的活計。
既可以由老師傅們自主選料、自我發揮,也可以由他提供原料、指定題材。
總之,隻要有真本事,想掙多少錢都行,上不封頂。
洪衍武琢磨得還特彆精明,這麼乾隻有多重的好處,一點也不虧。
首先,以民間玩物類來論,是最能迅速變成旅遊商品的玩意。
就拿錦盒舉例,那就是古代的禮盒,先彆提賣不賣的。
他自己那麼多的文玩字畫、印石古董,為了保存,就先需要一大批自用。
其次除了首飾盒、古玩盒、工藝品盒、文房四寶盒。
這門手藝還能做小梳妝台、以及挎包、小錢包、手提化妝包、像框和筆筒、文件簍等。
由此它就具有實用、精巧、成本低、便於攜帶和民族特色的屬性。
遊客不可能不認。
其次,再說高大上精工類的。
按他給的價格,工藝品廠的老師傅們可比當初給公家乾,能多拿數倍的工錢。
但再怎麼貴,畢竟不是終端市場,總比他像過去那樣去工藝品廠買劃算。
而且以老師傅們的歲數,技藝均已大成。
工錢上他先行支付一半,創作上給的限製又較少。
那麼帶著愉快的心情,老師傅們工作積極性自然高漲,做出來的絕對都是精品裡的精品。
他手裡的那些雞血石和田黃上品大料,也隻有請名師如此的精雕細琢,才不會糟踐東西。
另外也彆忘了,他可還有一屋子“河撈財寶”呢。
對那些癟了的金壺、裂開的金碗、破損的銀瓶、黯淡的首飾、碎裂的瓷器來說,這就是最好的修複機會。
同時,他還可以為不同行當的老師傅們分頭拍攝錄影帶,儘最大努力留存影像和相關技巧與知識。
這件事他全權托付給了宋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