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7日清晨,京城上萬名乘客在風雪中苦苦地等待著。
這一天氣溫達到了零下13度。
由於當時公交係統使用的油是零下10號的柴油。
導致了相當部分的公共汽車沒有發動著,大約二百多輛車。
各個公交總站的司售員們不得不拿熱水現澆來化油。
結果這一天很多人上班都遲到了,在京城市民的記憶當中。
這是京城出現的第一次乘客大麵積淤塞。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內地和香港媒體的跟蹤報道。
讓人們對當時京城的公交之難,有了更加切膚的體會。
雖然就此開始,京城的道路和公交都開始了升級換代的曆程。
但交通出行的不和諧,注定還會持續相當漫長的時間。
無巧不成書的是,與之同一日,“義利”和“北極熊”之間卻成功破冰,一下子恢複了兄弟廠的友誼。
“義利”第二天就給“第一服務公司”恢複了全麵供貨。
“巧克力威化渣滓”、維夫芯子、維生素麵包、果子麵包、牛頭巧克力、散裝巧克力……
還有一次性紙杯,統統都有。
甚至這種優先照顧,還不限於“北極熊”本廠的那一個商店。
就連“京城火車站”那兩個快要籌備好的商店也包括在內。
當然,之所以會有這樣圓滿的結果,肯定不會是“義利”自己想通了,一下變得大度起來。
其實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無利不起早。
敢情洪衍武從“大酒缸”“抽喜簽”惠及烤白薯老頭的事上,同樣獲得了一個啟發。
那就是他發現,隻要開動腦筋,買賣人和買賣人怎麼都能互惠互利,辦法多了。
做買賣真的不是零和遊戲。
像他過去習慣了隻考慮自己單方麵的優勢和利益,隻想著怎麼占人家的便宜。
真是有點獨,也有點死性了。
還是那句話說得好,求同存異,攜手並進。
他應該多想想自己這邊和“義利”有什麼可以做優勢互補的地方。
又或者是怎麼才能把彼此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共同受益才是。
也隻有找到了這樣的合作可能,才能真正解決彼此矛盾和對立,建立牢不可破的同盟關係。
還彆說,從這個思考方向出發,琢磨了幾天,洪衍武還真想出了一些頗有創造性的點子。
於是經過一番籌措,他就特意請楊廠長出麵,帶著他和水清去拜訪了“義利”的廠長一次。
這次見麵,他表達的意思很簡單。
就是帶來了幾樣他自己設想的新產品,想和“義利廠”一起合作生產。
開始的時候,“義利”的廠長就沒當回事。
不過是隻是礙於麵子,皮笑肉不笑的敷衍著。
甚至可能還有點警惕和防備。
可他當真的一看到洪衍武一一掏出來的東西,當場就目瞪口呆了。
緊跟著馬上打電話去叫來了負責產品開發的副廠長和幾個車間主任。
一起來參與討論研究。
洪衍武拿出來的都是什麼東西啊?
首先是一包酷似石子模樣的“彩色石頭糖”。
這種糖果五顏六色,看著就跟真的鵝卵石似的,直到今天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那是又好吃又有趣。
它的工藝也很簡單,幾乎憑手工就能做。
而且這種糖果原料裡還使用了“義利”自行研製的代可可脂。
如果“義利”來生產,成本上也有很大優勢。
另外的一包呢,則是洪衍武根據“北極熊”最暢銷的幾種冰棍的樣子,按照一比四的比例縮小,做的棒棒糖。
這些糖果本身沒什麼特殊,就是用市麵上普通的巧克力糖,奶糖融化了重新定型而已。
但就因為有了大家都熟悉且逼真的造型和外包裝。
這些棒棒糖看著就跟冰棍養出了兒子似的,顯得可愛極了。
彆說招孩子們愛了,就連大人都有品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