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李福從老家把幾個願意來京務工的小夥子領到了京城。
洪祿承和洪衍武就分作兩頭忙和了起來。
老爺子這邊,是要和李福先把小夥子們安置下來。
然後還得去醫院體檢,給他們剃頭、洗澡、買衣裳、買生活用品。
跟著就是帶他們收拾店麵,添置家夥兒什兒。
隨後安灶、進貨、買酒、定菜單兒。
同時還得給這些楞小子們教規矩,忙得是不亦樂乎。
洪衍武呢,他不但得為肖和平繼續拉票,還在登門求購複選評委的畫作,也開始為“北極熊餐廳”開業做起了準備。
在經營內容上,這小子是充分利用了背靠大樹的優勢,給規劃的特彆好。
敢情他全是跟著大食堂走的,早餐、午餐、晚餐、夜宵全都有。
每天大食堂做什麼,他就讓餐廳賣什麼。
他以後天天會讓人把當日大食堂的菜單內容,照單抄寫在餐廳正麵牆上和收款台後牆懸掛的兩塊黑板上。
還美其名曰,“當日特價菜”。
這是因為彆看他定的價錢要比大食堂賣給內部職工貴上兩三倍。
但也仍舊比普通飯館的價錢要低兩三成呢。
而像這樣乾,好處可就太多了。
一是省事兒省力,拿東西過來就賣,賣不了也不會造成浪費。
跟主食廚房似的,直接就大食堂回收了,下頓賣給職工。
二是大食堂是批量進貨,綜合成本低啊。
這樣就能用物美價廉來吸引顧客。
三是還能讓“大食堂”跟著分成,落點實惠。
要是乾好了,掙得多了,甚至還能抵消一部分廠裡在職工夥食上的補貼。
但最關鍵的還是,隻有像這樣乾,洪衍武才能滿足“張大勺”那不打折扣的要求,保持住廚房不讓外人進的現狀。
否則,再怎麼樣,就憑張大勺”、華英、他和陳力泉四個人。
就是每人四隻手,也沒法滿足三個包間,一百多個散座的需求。
說白了吧,整個大食堂,其實就是“北極熊餐廳”的中央廚房。
百分之八十的大眾消費的需求,將會由龐師傅的紅案和苟師傅的白案來承擔的。
而餐廳的廚房這麼一比,實效性就差多了。
除了滿足廠領導的需要,就隻負責精品小炒。
說白了,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給洪衍武和陳力泉練手用的。
練刀工,練火候,圖得就是一個真刀實槍的上陣經驗。
是為他們日後重張“衍美樓”打底子呢。
至於“小炒兒”的菜單,那可都是“張大勺”親自給訂的。
菜色並不複雜,冷葷加熱炒,僅有二十五道。
其中的緣故很簡單,“張大勺”的意思是,這二十五個菜是不分時令的常見大眾菜。
基本覆蓋了所有顧客最愛吃的種類,是館子裡點菜率最高的。
對於洪衍武和陳力泉來說,總是做這二十五個菜,自然熟能生巧。
不僅炒出來的味道更好,上菜的速度也更快。
他們也隻有打下紮實的基本功,把這些基礎菜先練出來,才有能力把更高級的菜做好。
而對顧客來說,菜單的花樣再多沒有用,好吃才是第一位的。
何況這二十五個菜都是些用料廉價的菜品,檔次劃一,價格就不會太離譜。
這才能讓大多數的顧客負擔得起,願意品嘗。
對此,洪衍武和陳力泉都是深以為然,認為“張大勺”考慮的相當周全。
廚房的大事兒小情兒解決了,餐廳的人手就更寬綽了。
像九月底“冰河時代”關張歇業之後,為了酬謝“音樂茶座”的這幫小子幾個月來的辛苦。
洪衍武給這些合同工們補了足足十天的假,每人還多開了一月工資。
這樣,隻要等這二三十人一歇好了,直接精神抖擻到餐廳上班就行。
說白了,跟“音樂茶座”是差不多的工作流程,無非把點飲料換成點菜罷了。
到時候這些合同工熟悉熟悉環境和各種家夥什在哪兒就行了,幾乎直接就能當熟手用。
另外,水清也一直在抓商店內部乾部選拔的事兒,餐廳正副經理的人選大概很快就會有結果。
這樣一來,加上朱震凡和段剛他們倆,餐廳開業的時候,也就有了四個中層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