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進城(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432 字 2024-04-17

國慶之後,還沒等李福回來呢。

洪衍武切身感受到的兩件事,就足以證明洪祿承的眼光之準,老爺子預料的事兒正在發生。

首先最明顯的,是京城於不知不覺中,出現了不少彈棉花的。

這些人大多是從東北而來的農民。

他們瞅準了寒冬之前,京城人需要彈棉被套的市場,專門遊走在胡同裡。

果不其然,不但活兒多得忙不過來。

渴了,累了,他們進院裡找碗水喝也很方便。

於是“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的情景,開始出現在京城的老胡同裡。

“噔”……“噠噠嗒嗒”……“噔”……

這樣周而複始的弦樂也成了京城日常能聽到的一種生活伴奏。

其次是兆慶特意給洪衍武打了個電話,想跟他聊一聊自己身邊的新情況。

敢情今年因為化肥跟得上,農藥打得足,龍口村第一次迎來了糧食大豐收。

不但自給自足夠了,還終於有了兩卡車的餘糧可以去賣了。

豈料隨後發生的事兒宛如葉聖陶的短篇《多收了三五鬥》。

安太陽和安月亮開著卡車興衝衝拉著糧食到了鄉裡。

卻發現收糧部門因為糧庫滿了,已經暫停收糧了。

各村來賣糧的人,正圍堵著鄉政府門口,討要說法呢。

這哥倆沒轍了,趕緊打電話跟村裡彙報。

安書記跟兆慶一合計,為了不給鄉裡添麻煩,乾脆就把人都叫回來了。

隨後又過了兩天,安書記和兆慶耳聞收糧的事兒越鬨越大。

乾脆就給鄉政府打去電話,請示這批糧食能否由他們自己內部消化。

結果這樣的表態不但得到了鄉裡領導表揚,很快還引來了縣裡林書記的問詢電話。

要說就是形勢比人強,這通電話,林書記就換了口風了。

雖然表揚了龍口村,為他們的農業成績而驚歎,可他不再堅持以農為本了。

反倒問起龍口村怎麼打算處理手裡積存的糧食。

有沒有實際困難,會不會讓農民們產生失望和不滿。

兆慶這麼一聽就明白了,恐怕就是因為全縣都麵臨這種問題,林書記是唯恐他親自抓的先進典型也出事,特意來加以關照的。

於是為了回報林書記一直以來的提攜和幫助,就很坦白的回複。

說因為龍口村的農業形式還保留了集體製,不賣糧,村民們沒人會有意見。

至於消化辦法,龍口村有工藝品廠並不缺錢,所以他們想開燒鍋自己釀土酒喝。

還建議縣裡不如開辦酒廠,來化解收糧難題。

彆說,這個主意出的好啊。

這一下提醒了林書記,解了他的愁事。

甚至要是乾好了,興許還多個創收項目呢。

電話裡,林書記當場就開懷大笑起來。

然後沒兩天,好事兒就來了。

在鄉政府的努力爭取下,林書記力排眾議下。

縣裡終於正式批準了龍口通過鄉裡遞交上去很久的請示報告。

不但同意“龍口村”成立旅遊服務公司,允許他們在“石花洞”景區開放後,在景區設銷售點和餐飲服務點。

還把“龍口村工藝品廠”定為了為“石花洞”生產專項旅遊工藝品的定點兒廠家。

這大概就是林書記和鄉政府對龍口村的回報吧。

不過,天下肯定沒有白吃的午餐,這麼一來,也相應的給工藝品廠加碼了。

縣裡和鄉裡還有個相應要求,那就是希望兆慶能幫著化解一下附近幾個村兒的剩餘勞動力。

兆慶沒法推卻,隻能答應。

結果沒想到一來,就給安排來了一百多口子啊。

這還虧得兆慶提前留了個心眼兒,一開始就宣稱工藝品還是技術活得搞培訓,隻能接受年輕人呢。

否則男女老幼都給弄來,那更受不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