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相得益彰(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7665 字 2024-04-17

洪衍武故宮門口的三輪車和東華門夜市的攤子全火了。

其實這不奇怪,因為所有的事兒都是“前有車後有轍”。

比說如三輪車的特色胡同遊吧。

那是因為三輪車被孫師傅他們弄得忒講究、忒漂亮了。

你就看這個車身子,漆得油亮。

再看輪子的鋼條,瓦圈,迎著陽光,閃閃目為之眩啊。

接著看車身後麵的推手,車棚的底端,車身四周,車把前麵,車簸箕等處。

那都是白銅包的“銅飾件”,用擦銅藥兒一擦,真是到處放光。

最後再加上紮著花兒的車圍子,雪白雪白的。

車簸箕兩邊,一邊一個大白銅製的電氣車燈,晚上是真能放光照亮的。

就這樣的三輪車,哪個外國人瞅見不愛?

每天玩故宮北門的廣場上一擺,那就是最生動的廣告啊。

壓根不用招呼,內賓外客就都會自覺圍攏過來。

再搭上車夫們外貌也著實出眾。

不但都是年輕的大小夥子,還統一著裝。

夏布大襟褂,黑綢燈籠褲,白襪子黑圓口兒鞋,洗得一塵不染。

這要是一蹬起來車跑在街上。

那是漂亮的車,漂亮的小夥兒。

招搖過市,清風徐來,老外坐著體麵、舒坦不說。

車夫也透著乾淨利索,帥!

能讓一路的人全都行矚目禮!

再加上京城的胡同對老外而言,確乎屬於另一個陌生的世界。

隻要三路車一進入胡同裡,就再無現代化的痕跡,塵土喧囂一下隱沒。

在古老的磚牆、宅門交錯,隨處充斥著青苔、樹蔭、花香、鳥鳴的氛圍中。

隻能耳聽車上腳鈴“丁玲,丁玲”響著,眼觀普通的居民行來走去。

好似一下將外國人帶入了遙遠的年代,帶入了京城普通百姓的生活。

這種新奇綜合體驗,對外國人而言,宛如觀賞一部有關神秘東方的舊電影一樣。

真的很容易觸動他們的心。

這就像去威尼斯一定要做小船,去泰國一定要乘坐大象一樣。

不嘗試一下,外國人才會深感遺憾、大為後悔呢。

而東華門夜市的那些攤位也是一樣,之所以買賣興隆,無不是有合理成因的。

比如說賣旅遊用品吧。

那是因為老外參觀故宮進入時,多半是走的是南北正門。

當時看到旅遊商品喜歡是喜歡,可有的人懶得拿著,或許覺著出來的時候再買不遲,就沒掏錢。

可往往在故宮關門的時候,他們從側門出來了,自然就沒買著。

這心裡正後悔呢,偏巧沒走兩步,在東華門的夜市又看見了。

想想看,又有多麼驚喜啊,還能錯過去嗎?

當然,肯定也有已經買過了,卻後悔買少了的。

再比如服裝攤兒吧,道理同樣是明擺著的。

因為賣得全是洪衍武從花城倒騰來的廣貨,又時髦又便宜。

而且洪衍武是誰啊,他太能利用時機,抓住時代脈搏了。

像最早倒騰牛仔褲時,他就知道利用高倉健的名人效應。

那麼今年電視上《血疑》一播出,自然他也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實際上,他幾乎是剛知道了這件事,就迅速給花城下指令。

可著“幸子衫”、“光夫衫”、和“大島茂包”這幾樣進貨。

於是電視劇從播出到播完小半年,京城個體戶們和花城那頭的“阿花”、“阿昌”都大大發了一筆。

特彆是“阿花”,她是專門做包的。

剛靠著洪衍武設計的“腰包”大賺了一筆,把五六個人的小作坊擴充到了二十個人。

緊跟著又在“大島茂包”上再接再厲了一把。

等這筆買賣一做完,她的雇員已經達到了三十個人,又租了一個倉庫當廠房,真的辦起廠子來了。

最近呢,因為京城上演《街上流行紅裙子》這部電影。

洪衍武再次下令從花城進了一大批紅裙子來京城銷售。

不用多說,就憑反應迅速,又吃了頭一口鮮。

可以說眼下滿京城的紅裙子百分之八十是他的貨。

想想看,在這追流行根本不動腦子的年代,這個大家平時沒什麼購物時間的年代,買賣還能不好嗎?

至於飲食攤位,那就更容易解釋了。

像“餛飩侯”、“餡餅周”、“炒肝趙”、“茶湯李”、“奶酪魏”這樣的京味小吃確實是味兒好,又有名氣。

按理說應該屬這些有名有號的攤點買賣最火才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