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個月的艱苦鏖戰,服務公司全體職工終於再次迎來了收獲勞動果實的日子。
6月4日,端午節這天的午後兩點。
除了正在商店裡看店的四個人,還有要上夜班的三個人。
“商店組”、“零售組”、“製作組”全體,包括輪休的幾個人在內,都坐在大食堂的飯廳裡滿懷興奮地等著開會。
而且在座的每個人都已經懂得了自覺遵守紀律。
沒有人嗑瓜子,抽煙的還自覺帶來了煙灰缸。
特彆是在洪衍武、陳力泉、水清到場的時候。
好幾十人幾乎都在一瞬間停止了談論,連交頭接耳和竊竊私語的都沒有。
而這一點,讓跟在水清身後,第一次在服務公司職工們麵前露麵的會計曹芳,感到無比驚訝。
因為她就沒見過能這麼充分保持安靜的工人,這可不是目前廠裡任何一個車間能做到的。
在這兒還得說明一點。
從上個月起,服務公司獎金分配製度上發生了一個顯著變化。
那就是所有職工的獎金,由日結改為了月結。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兒,攤子越來越大,賬目就越來越繁瑣。
說真的,光靠水清自己,其實早就應付不來了。
五月開了家新商店,自然就更是忙上加忙。
所以她不光把製度變了,而且還跟廠裡提了要求。
把廠會計室一直幫她做賬的曹芳,及時調到了服務公司,擔任公司的全職會計。
否則的話,她哪兒還有精力管商店的經營啊?
肯定完全被拴在辦公桌前走不脫了。
那不用問,在把曹芳介紹給全體職工後,會議開始的首要環節,肯定是水清照例率先公布整個公司各個部門的經營業績。
這件事對於曹芳來講,同樣是她沒想到,也不可理解的。
主要是她還從沒見過有領導會跟職工們主動彙報經營情況的。
這在她看來,這似乎是一件完全沒有必要的事兒。
職工嘛,做好基層工作就好了,知道這些又有什麼用?
不過等到水清真的開始公布,曹芳立刻就不這麼想了。
因為她發現大家一邊聽著,一邊點頭。
那感覺就像是大家觸摸到了公司的心臟,撥開了迷霧,自己與公司的心達到了同步跳躍。
特彆是念到商店的經營數據的時候。
“商店組”的職工們情不自禁發出了振臂歡呼。
就連其他組職工也同樣為他們鼓掌、喝彩。
這樣熱情與激動,讓曹芳突然有了一種共鳴,把她心裡燒的一下熱了起來。
是的,“商店組”確實是應該為之自豪的。
這個月他們的商店迎來了開門紅,集體創造的毛利潤高達兩萬九千八百塊。
大大超過了公司原先的經濟支柱——“零售組”一萬八千三的毛利潤。
這可都是通過每一個人不辭辛苦,自覺加班加點做到的啊。
怎麼能讓人不快樂,不興奮呢?
至於“零售組”沒有嫉妒,沒有眼紅。
隻有與有榮焉的高興,還有鼓足乾勁想要在下月比一比的心氣兒。
顯然也是來自於共同集體的一種歸屬感。
甚至還有不少人敢於對工作裡的問題提出疑問和建議的。
這更說明了,大家夥心不再抱著那種領我的工資,乾我的活的心態。
而是把自己的滿足和公司的收益切實結合在了一起。
這一切恰恰都是水清的數據報告導致的。
看來,能夠讓職工們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狀況,實在很有利促進他們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奮鬥努力,提升他們榮辱與共的集體意識,從而在工作裡形成真正的凝聚力。
等水清介紹完了經營情況,接下來就是公布五月份“優秀職工”的名單。
這一環節顯然應該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甚至在激勵個人的方麵,還應該更有成效才對。
不過就在曹芳心有體會,暗暗佩服的同時。
沒想到名單一公布,卻引發了不小的異議。
敢情“製作組”還算正常,又是朱震凡和王來珍掛頭。
人家手藝高超嘛,實打實的擺著呢,這沒的說。
可“零售組”刨除地段最好的三人之後,銷售業績最好的齊大同居然沒評上,反倒是比他差一等的人評上了,這就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了。
“商店組”呢,雖然沒有每個人的銷售業績作為參考另外,他們的獎金定為按經營業績扣留固定比例統一分配。
可段剛加班加點,毫不惜力的埋頭苦乾,對交接班也認真負責,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
而且剛才他還當眾為公司提了一個好建議。
說最好把天頂燈光分開關控製,這樣夜班關上一些,能省不少電費。
連這樣的人都評不上,就真不能解釋通了。
眼瞅著職工們議論紛紛,會場第一次有點亂了起來,曹芳不免替水清擔心起來。
其實,她是很能理解評獎的難處的。
因為從領導的角度出發,想處處一碗水端平太難了。
情理、製度、成績、個人觀感、職工的背景、私下的交情……
太多太多可供計算的成分了,有時候的確很難計較清楚。
看來,真把什麼事辦得太透明,讓這些職工把自己當了主人也有不好。
要是萬一解釋不清,難以服眾,這樣的評比,反倒會起反效果。
至於彆的部門,乾好乾賴都是領導說了算,就沒這樣的麻煩……
不過曹芳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擔心有點多餘,純屬是胡思亂想了。
因為水清似乎早已料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景似的,一點也不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