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火勢”迅速蔓延,很快就通過澡堂子、廁所這樣的渠道,和“義務廣播員”的賣力宣傳傳遍了全廠。
好嘛,宛如一瓢涼水落在了滾沸的油鍋裡一樣,廠裡的人們聽說這事後簡直炸了鍋啊。
一大半的人的最初反應是不願相信這是事實。
開玩笑!一個月二三百的獎金?還是外彙券?
服務公司是賣糖葫蘆,不是開銀行。
可等弄清確有其事後,他們就嫉妒得紅了眼。
姥姥的!老子累死累活的為廠子做了這麼多貢獻,乾仨月還趕不上這一個月的獎金呢?
幾個小年輕,憑什麼!
不用問,他們本能的開始質疑服務公司的獎金製度是違規操作,不符合政策。
這裡麵甚至包括不少乾部。
於是都不用職工攛掇,這些犯了“紅眼病”的頭頭腦腦們,就去找廠領導提意見去了。
而另一小半的人卻是羨慕至極。
他們多方打聽服務公司的章程,跟著就在心裡琢磨盤算。
尋思如果服務公司能過了這一關,該尋什麼門路調過來,或是怎麼把親朋好友塞進來。
總之,三月底,整個廠子很快變得浮躁不堪,人心大亂啊。
服務公司的獎金到底哪兒來的?攏共又發了多少?成了全廠最熱門的討論焦點。
以至於服務公司的人,連上下班都變得艱難起來了。
因為無論誰,一進廠門都得被叫著盤問幾句。
水清和陳力泉還好說點,洪衍武是心裡最煩的。
因為他愛逗愛貧,廠裡認識人多啊。
連大食堂的龐師傅和苟師傅都拿他打鑔。
見麵老故意問他,什麼時候把他們也給調服務公司去?
還說甘願在他們兩口子手底下當小兵兒。
由此可知,這麼下來,一天得應付多少人吧。
當然了,洪衍武更明白,這場輿論風波來勢洶洶,影響巨大,廠領導免不了要受驚動。
甚至絕對會有人拿這場做文章,來向支持服務公司的楊廠長和魏大姐發難質問。
於是自打發現了苗頭不對,他就督促水清把原本是四月初才出來的季度報表趕了出來。
還沒等楊廠長和魏大姐找他們呢,他們兩口子就先主動去彙報了。
事實證明,此舉的確很有必要,也有先見之明。
因為服務公司的業績也太嚇人了些。
楊廠長和魏大姐對此事完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他們也先入為主,以為不就是賣糖葫蘆嘛。還能掙幾個錢?
怎麼也想不到服務公司悄沒聲兒的,就有了五萬九千五的淨利潤啊。
真是驚掉一地眼珠子啊。
可要說不信吧,偏偏報表上所有收支項目清清楚楚的都寫著呢。
去年十二月,初學乍練,靠六個人就掙了四千八。
今年一月份呢,人手擴充,利潤上漲。二十人掙了一萬四千二。
二月份,因為有楊衛帆的《冰糖葫蘆》,再加上職工都技術成熟,一下掙了兩萬一千九。
哪怕三月份天氣開始轉暖,糖葫蘆買賣到了尾聲。淨利也保持在一萬八千六呢。
好嘛,合著廠子借給服務公司的本錢壓根沒怎麼動。
這才四個月,服務公司靠著二十個人賣糖葫蘆,就已經把今年要上繳的利潤目標完成了。
而且還把開商店和飯館的基建費都掙出來了。
這要今後商店、餐館都開起來,那還了得啊!
這樣的成績單讓人說什麼好呢?
就跟一個數學老師,在自己班裡發現個已經自學完高等數學的天才兒童一樣。
也就難怪楊廠長和魏大姐現場拿著報表翻來覆去的看了又看,老半天都不知如何置評是好了。
終於,長吸一口氣後,楊廠長率先表了態。
“好家夥,你們這是賣糖葫蘆嗎?這都……這都趕上山楂罐頭車間的業績了。小武啊,看來你還真不是放空話的主兒,當初不是吹牛啊,還真讓你給做到了。對了,當初你有言在先……那接下來,是不是就得靠我給你們扛事兒撐腰了?行了,就彆客氣了。有什麼想法直說吧……”
魏大姐跟著也附和上了。
“哎喲,沒想到工會還真撿了個寶貝疙瘩。還好還好,幸虧這事你們先跟我們通了個氣兒。否則這要等到郭書記找上門來,我們還不了解情況呢,弄不好一個手忙腳亂,就得讓他鑽了空子。那咱們快合計合計把,最重要的是不能讓郭書記把這事兒和彆的問題聯係起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