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簡直是要人發瘋,逼人跳河的節奏啊。
黑啊,真黑啊。
猛然之間,好些借了高息債的人發現,即使他們賣掉手裡的貨,弄不好都還不上債務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都沒容這些人憤怒或是悲痛。
京城人竟又拋出了一個新價碼,給了這些走投無路的人一條新路。
敢情京城人惦記上了“高第街”的店鋪,說誰隻要簽下轉租三十年的協議。
他們就願意根據店鋪實際麵積,出兩萬塊到三萬塊的“轉讓費”,承租誰手裡的店鋪。
不能不說,這個價碼確實很高了。
在這個年頭,地段再好、再旺的商鋪,一間房月租也不過三四百塊。
京城人這麼一來等於平白多付了五年房租給這些本地商戶啊。
去哪兒不是做生意啊?這筆錢足以救命的了。
於是也不知該謝還是該罵,也不知京城人是仁慈還是傻氣。
先後有十五個老板做了這樣的交易,把私家房產改造的店鋪交給了京城人,轉而拿著換得的資本,跑到其他地方租鋪繼續做生意去了。
但他們此時此刻自以為是的明智之舉,依然沒能禁住時間考驗。
很快他們就發現京城人簡直精明得像鬼一樣
因為“高第街”的鋪租從1985年起就開始一路飆升。
直至1999電商經濟正式出現前,這裡每平米的月租已經到了一千塊,依舊一鋪難求。
這就是說,1999年,這幫京城人光每月收租就有上百萬。
反觀這些搬走的商戶自己呢。
同樣這個時期,他們去其他地方每月交租要一兩萬塊。
而“高第街”明明有自家的房,卻隻能小小收個千元。
這還是京城人“發善心”自願多給的,他們連不滿的話都說不出口。
那可不是要多後悔有多後悔嘛。
仔細算算,真不如當時不做生意,就等著躺著吃租的劃算呢。
於是至此,這場商業較量,以京城方麵壓倒性勝利成為了難以逆轉的結局。
洪衍武真是給“高第街”的商戶們好好地上了一堂“資本為王”的課。
從此,不但讓這些本地人對他們畏之如虎。
也再沒有人會認為,南方人比北方人擅長做生意。
當然,有件事也真是讓洪衍武自己給說著啦。
大地主,居然就這麼穩穩當當的當上了。
高第街,還真姓洪了。
至於其他的利潤,這場收割工作一直持續到八月中旬。
其時行市慘淡到了極點,無人問津的牛仔褲已經跌倒八九塊一條了。
說白了,都跟牛仔短褲一個批發價兒了。
而這時,由於“愛華”的那批貨在京城已經出手,兩萬個“腰包”又通過新收來的店鋪,在京城、花城兩地同時熱賣。
洪衍武的服裝業務上,資金回流速度更是“嗖嗖”的。
於是京城人就又有了大筆的資本,可以讓他們搶在換季之前,搶在各地客戶反應過來,又足足吃了一嘴
總的來說吧,這次為期仨月的“閃電薅羊毛”行動,簡直完成得太漂亮了。
京城方麵不但落了十五個鋪麵,還落手裡大約十五萬條質量極高的牛仔褲,總成本其實就是百萬現金三個月的騰挪周轉。
而最終批發完這些褲子的總金額,高達三百四十三萬。
這也就是說百分之四百的厚利,是很符合實際情況的。
當然肯定還有些具體細節出入。
比如說,跟過來發財的那二十個人在花城吃喝玩樂的挑費不菲。
事兒完了,他們每人又都拿了五千塊的紅包。
最後還有,“大寶”、“鏘五”、“德子”、“亮子”,每個人除了兩萬五千塊獎金,還分得了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店鋪作為獎賞。
所以儘管兩撥人又各被安插了一位“新同事”,又有了盯著自己的人。
可每個人毫無不滿,仍舊感恩戴德。
這點就連“力本兒”和“老根兒”都羨慕不已。
說實話,要不是牛仔褲真的順利生產出來,洪衍武看過貨表示滿意,還給他們定了十八元的價錢。
他們可能還真會後悔自己“單飛”的選擇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