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拍攝地點吧。
為了找到心目中理想的院子,從建組之初,導演就發動了劇組的人開始了艱苦的篩選。一條胡同,一條胡同,騎著車挨個找。
最後才把位於新街口、沙灘、定阜大街的這三處四合院,定為電影的主拍攝地。
既然本來就是拚湊的,那麼臨時加一個具有獨特建築的京城街景並不算為難。
像劇中人物退休老工人鄭萬全跑居委會辦執照的過程就加了個外景。
老頭兒蹬著自行車從遠處穿過了觀音院的過街樓,就把這個要求給完成了。
而賣汽水的鏡頭也好辦。
因為劇情的後半部,夕照街的小青年辦起了服務部。
那麼自然可以兼營“北極熊”汽水,把攤子擺在服務部門口就完了。
至於台詞的改動同樣很簡單。
按照劇情,鄭萬全為了請老孫頭出山,誇他手藝時,有幾句話。
改完了之後,鄭萬全的話,大致意思就是說,“你老孫頭的老豆腐,那名氣都快趕上“衍美樓”的“豆腐箱”這道名菜了。可“豆腐箱”過去是有錢人吃的,咱窮哥們不還得你老孫頭的老豆腐才能過嘴癮嗎?你好意思讓大夥兒吃不著嗎?”
所以沒怎麼費勁,這些細節就達成了統一。
而除此之外,還有兩件無心插柳的情況,所帶來的驚喜,均超乎雙方的意料之外。
第一個就是劇中幾個待業青年的形象,導演對自己挑的演員其實還不太滿意。
“紅葉”呢,就叫來了過去的小兄弟“淘氣兒”來試試。
沒想到“淘氣兒”又招呼來了“順子”,結果倆人憑著真實的生活感覺,一試鏡全部通過。
最後“順子”扮上了戲份較少的“機靈兒”。
“淘氣兒”靠大咧咧的脾氣和大嗓門,則得到了“大頭”這個角色,“截了”原本扮演者袁苑的“胡兒”。
好嘛,倆小子這就有了登上電影銀幕的機會了,無意中成了國產電影的第一批非專業演員了。
他們倆也挺高興,一激動,就仿效洪衍武,主動把劇組的香煙給包了。
知名演員發“翡翠”,普通工作人員,就抽他們需要降價處理的“丙級煙”了。
而洪衍武呢,頭幾天因為聽說穀依已經調動到了“海防歌舞團”。
那麼為了替穆迪安定人心,也為了楊衛帆再露一臉。
他特意把一首《前門情思大碗茶》又給了楊衛帆,還囑咐他弄出來交給穀依演唱。
那麼現在好,見是個機會,洪衍武又順勢就便,把在這首歌推薦給導演做電影主題曲。
結果他哼唱了沒兩句,那悠揚的曲調和質樸的歌詞就打動了導演。
之後由他撮合,導演很快“海防歌舞團”取得了聯係,並定了下來。
弄得穀依不但為這首原本就是她演唱的歌曲興奮不已。
也對穆迪這個團長,和楊衛帆這個“作詞作曲者”,更為感激不儘了。
總之,在由洪衍武創造的曆史裡,《夕照街》成為了民間資本與國產電影的初次合作。
儘管不為人知,但各方各麵都挺滿意。也相當成功。
說實話,不但藝術水平提高了,劇組的日子也好過多了。
想想看,這年頭的知名演員也沒多富裕。
吃得好喝的好,還有免費香煙,那還能挑什麼呀?
於是“紅葉”的工作成績受到了充分肯定,洪衍武、陳力泉,“淘氣兒”、“順子”也跟一幫名演員混得精熟,都拍了合影。
有意思的是,在這部片子裡,初次以“二子”為名出場,日後並因《吃麵條》的小品火遍全國的陳培斯。
居然有一天因為劇組晚上吃打鹵麵,他還當眾鬨了個大笑話。
而且正好被來探班看熱鬨的洪衍武給撞上。
怎麼回事呢?
敢情當時龐師傅派來的人裡有一個師傅是津門人,由他專門負責給演員澆麵鹵。
麵鹵有兩樣,一樣是西紅柿的,一樣是蘑菇黃花兒菜的。
而那天陳培斯來晚了,他來的時候彆人都吃上了。
結果等他一過來,他就聽大師傅問他“你叫嘛?”
陳培斯把盆一遞,就說,“陳培斯。”
可沒想到大師傅不打鹵,又問,聲調還拔高了。“你叫嘛?我問你叫嘛?”
陳培斯隻好又說,“我,我就叫陳培斯啊……怎麼吃飯還報名兒啊?那邊那是我爸爸,您不認識我,您總該認識他呀。”
好,還是旁邊的洪衍武先明白了,趕緊過來一指著大師傅手底下倆盆,學著津門話給陳培斯解釋。“嗨,哥們兒,滿擰啦,人家是問你澆嘛鹵?”,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