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24日,農曆壬戌年除夕。
這天晚上,首都長安街旁,所有建築物的彩燈都亮了起來。
但人民大會堂裡,舉行首都各界新春團拜會時,每個人麵前卻隻有清茶一杯。
這是從去年開始實行的新章程,所以當我們的一位國家領導人主持會議時,他是這樣說的。
“擺在同誌們麵前的,還是清茶一杯。和去年相比,有沒有什麼不同呢?我看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我們的國家正在急速好轉。雖然桌上清茶依舊,可國家麵貌常新。”
這立刻引起了全部與會人員的掌聲。
應該說,這的確不是一句空話。
因為從京城老百姓的生活情況來看,就能用太多實際的例子充分證實這一點。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民生上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到目前為止,職工家庭已經基本普及了四大件。
甚至由於工業產能的增加,對一些產量比較大,消費市場接近飽和的商品,國家還主動開始降價了。
比如機械手表就已成為普通的商品。
由於供過於求,二部一局已經聯合下發《關於降低國產手表價格的通知》,降低幅度為百分之二十。
像京城市生產的雙菱牌由120 元降到85 元。
滬海牌防水防震的男表,由125元降到100元。
津門的海鷗牌男表也從122元降到90元。
許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了自己的手表。
另外收音機也是類似情況。
傳統的電子管收音機不但在市場上基本已經被小巧玲瓏、攜帶方便的晶體管收音機所代替,同時也因為造成產大於銷和庫存積壓。在1982 年1 月下調了價格。
具體到京城市,本市生產的各牌號收音機價格平均降價百分之八。
像牡丹749 收音機,零售價每台由29.50 元降為28 元。
環球牌722 收音機,每台零售價由94.50 元降為80 元。
但這還不算完,在市場上,縫紉機突然出現了供需失衡的銷量大減。
不知和西單出現服裝夜市到底有多麼大的關係。
反正年前,京城不少居民已不再自己縫製服裝和縫補舊衣服,轉而購買成衣和外加工製作的成衣。
這就直接造成縫紉機已經不再是居民家庭追逐的熱點。
那麼綜上所述,這就等於是說,在“四大件”裡,除了自行車還能保持強勢地位以外,手表、收音機和縫紉機,持續了多年的產銷兩旺情況,目前均已經開始轉向了。
其次,1982年春節,在食品供給上同樣顯得尤為寬裕。
老百姓準備年貨時,竟然頭一次不用去排長龍一樣的大隊了。
因為有了農貿市場的出現,隻要肯出錢,就能買到議價商品。實際上限購對一部分人來說,意義已經不大了。
至於具體情況,京城商業部門憑本憑票供應的市民主副食產品仍舊有二十種。
但相比去年,所有限購品種的定量卻相應增加了。
特彆是蔬菜和肉食供應,改變是最為明顯的。
像蔬菜上,無論南來的荸薺、冬筍,東北的蘑菇、山珍,還是京郊自產的黃瓜、茄子、扁豆、韭黃,市麵上都能買到,品種算是相當豐富了。
價格雖然昂貴,仍舊非普通人家所能問津。
可比起洪衍武1978年在菜市口菜市場買的十五塊一斤的天價菜,卻要便宜一多半,已經不是那離譜了。
肉食上,豬肉從去年起,就已經完全取消了憑票供應。
是要是京城市民,在任何副食店裡,都能買到足夠的平價豬肉。
雞蛋雖然限購每戶三斤,可那指的是鮮雞蛋。
為節日補充,特意從外地調配來的凍雞蛋不在限製範圍內。
還有煙酒和茶葉,雖然價格都有所上漲,可每個人的定量同樣大大增加了。
反正總體來說,首都的年貨市場體現出一種市場正逐漸走繁榮,積極向上的態勢。
那麼這種情況下,咱們的目光如果放到觀音院東院,今年四戶鄰居們在吃食上又上了個台階,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像邊大媽就因為兒子邊建功能掙了,一年收入好幾千塊,燒包似的大方了一把。
她竟然弄來了半扇豬,給切巴了分送各家。
光洪家就落了十幾斤肉,至少能燉兩大鍋。
老蘇呢,是把“造寸”發給蘇錦一箱子廣柑和大使館客戶贈送的好幾大包外國糖果分給了大家,當了年禮。
甚至這次就連老丁都講究了,今年沒送點心渣滓,改整塊兒的了。
雖然是烤過火兒的吧,畢竟也算小有進步。
還有他炒的乾果也升級了。
這回沒弄廉價黃豆,除了開花豆是保留項目,倒是炒了不少五香花生和椒鹽核桃仁兒。
給大夥兒吃的那叫一個香,孩子歡蹦亂跳,大人高豎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