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失?什麼閃失?”
“我……我是說,服裝這東西咱們過去沒沾過,是不是咱們一下進的衣服太多了,也太不平衡了。就說花城的服裝好看又便宜,可你大部分買的都是那勞動布一樣的褲子,還有那大袖子的衣服,加起來都有上萬件了。這要是……”
洪衍武明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
“泉子,其實你擔心的沒錯,服裝這東西,款式看不準是要吃大虧的。要按理說從穩當上講,咱們最好多進一些款式,一次少進些貨,這些可以分散風險。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進十款,怎麼也能賣好一款。可是呢,我還跟你說,恰恰我就有這個把握。那個牛仔褲和蝙蝠衫吃進多少也賠不了。”
“啊?你為什麼這麼有信心啊?那厚布褲子和那袖子寬得跟蝙蝠一樣的衣服就那麼好?”
陳力泉感到吃驚極了。
不過他倒不會真的太焦急,反倒期待著下麵的答案。
因為洪衍武對他的肯定,就足以證明已經考慮過這些問題。
既然如此,還這麼堅持,就一定有說得通的理由。
果不其然,洪衍武慢悠悠地先喝了一口酒,隨後就說出了他的道理。
“泉子,其實服裝對人的意義說透了無非兩點。一是能禦寒和遮擋身體。二是穿在身上漂亮、體麵,看得彆人悅目,自己高興。對不對?”
“可是在“運動”時期呢,服裝隻剩下第一種功能了。為什麼?因為政治管製,誰也不敢穿彆樣的服裝。農業、工業生產同樣因政治原因而止步,甚至倒退,導致咱們布料越來越少。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布票出現,大家為什麼提倡節儉,穿衣還都是補丁落補丁的原因。”
“不過改革開放之後就不一樣了。生產得到恢複,化學纖維麵料越來越多,極大緩解了棉布需求。加上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觀念越來越開放,在收入增多,和電影、電視、畫報、雜誌的推波助瀾之下。每個人的愛美之心再也克製不住,服裝的第二種功能才能重新凸顯出來。”
“於是好多衣服不用布票就能買到了。而曾經風行一時,以花色取勝的‘的確良’就此逐漸沒落。另外,女褲開始改成正麵開口,上窄下寬的喇叭褲也開始流行。彆看到現在咱倆對喇叭褲還看不慣,可你就是阻止不了彆人喜歡。”
“為什麼?因為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布料質地和顏色的變化,開始渴望款式上的新穎突破。而且因為之前在這方麵壓製太久了,必然有一種反傳統的渴望。俗話說過猶不及,整整十來年的壓製就導致越是過分的、誇張的服裝款式,人們才會越愛……”
說到這裡,一直專心致誌在聆聽的陳力泉眼睛一亮,也忍不住讚同起來。
“對對對,你說的確實有道理。我看那個什麼蝙蝠衫,其實就是和喇叭褲一樣的道理。喇叭褲是褲子誇張,那玩意是袖子誇張。如果你說對了,那肯定也會火起來……”
這下反倒換成洪衍武吃驚了,他一個愣神,忍不住衝陳力泉豎起了大拇指。
“泉子,你真棒,真的!”
他之所以會如此,其實是因為他對蝙蝠衫和牛仔褲的信心,完全來自於前世所知。
知道結果再反推論證,自然容易。
可陳力泉卻是自己舉一反三,聯想到了連他都沒意識到的內在邏輯,那難度能一樣嗎?
這是觸類旁通的真正智慧。
如果仔細深入地想一想,可不就是這樣嗎?
受國情所限,我們國家的服裝在一開始求變求新時候,根本不可能往暴露方麵突破。
那麼減少不行、透視,反過來不就是增多、加厚嘛。
就款式而言,蝙蝠衫和喇叭褲之後,為什麼會流行蘿卜褲、寬肩女裝,這也是同樣的道理。布料都加在彆的地方去了。
相反的,過去我們一向奉行的量體裁衣的審美卻從此被顛覆了。
衣服再怎麼不合適都有人敢穿,寬大的西服都能被說是潮流。
裁縫行業也因此一蹶不振。
總之,還是那句話,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演變,背後一定是有邏輯關係的。
隻有搞清楚了這些,才能找到事理運行的脈絡,真正掌握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