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經典(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028 字 2024-04-03

洪衍武對陳力泉的稱讚是由衷的。

可陳力泉本人卻沒有太多自信,反倒顯得很不好意思。

所以他憨笑了兩下,就趕緊把話題引到了下一個問題上。

“小武,蝙蝠衫的事兒我大概明白了。那你倒是跟我說說,牛仔褲又是怎麼回事呢?我覺得這東西,其實和咱們勞動布工作服差不多呀。而且你進的牛仔褲裡,喇叭腿兒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直筒褲,這豈不是和你剛才的話截然相反了嗎?”

對此洪衍武更感欣慰,誰說陳力泉憨厚,心思就一定粗?這不是挺細的嘛。

而且對不明白的問題想刨根問底,這點特彆好。

這已經算是可以獨立思考了,再這麼下去,早晚他會擁有自己獨到的主見。

“泉子,任何事物的出現和存在都有一個必然過程,盛極而衰,循環罔替。這個道理放在服裝上就叫做‘流行趨勢’,也叫做追時髦。

“你看,喇叭褲火起來已經有好幾年了。最早穿它的人,都是從看《望鄉》和《追捕》開始的,差不多已經膩了。現在對這樣的褲子,還覺得新鮮的人,那都是跟著彆人屁股後麵跑的。”

“這也就意味著能穿的人都差不多穿上了,意味著喇叭褲對人們的吸引力後繼乏力。那麼一旦有彆的樣式流行起來,那喇叭褲馬上就會從時髦的代表轉變為過時的土鱉。”

“咱們的老百姓可都愛走極端!你看,無論喝紅茶菌還是打雞血,流行的時候恨不得全民參與,一旦過了這陣風,又有誰乾這個?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也是‘大躍進’和‘運動’時期留下的後遺症……”

洪衍武的分析不由讓陳力泉再次驚歎。

“啊?那……你的意思是喇叭褲反倒是有砸手裡的風險?”

不過他腦子也不慢,很快就找到了論據,讚同上了。

“也是哈。改革開放的一線陣地是南方,咱們的貨又是從花城進的。咱們也沒刻意去挑去選,那這些牛仔褲為什麼會是喇叭腿兒和直筒的各占一半呢?想來,喇叭腿兒的牛仔褲大約都是賣不出去的,直筒褲恐怕才是他們新弄進來的。這不恰恰說明了未來將要發生的趨勢嗎?”

而他的話,自然讓洪衍武感覺到一種跟明白人說話不費力的痛快。

很顯然,看來陳力泉確實沒白跟他一起待著,這小子已經很有幾分見微知著和舉一反三的本事了。

他也就不免多說了幾句,想通過這件事,把更多的自身經驗告訴陳力泉。

“泉子,有一點你還有所不知。其實人們對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並非隻有一陣風似的短暫興趣。對那些能代表一個時代,蘊含著深厚的人文文化,能和情感融為一體的東西,也會有恒久不變的喜愛,延續幾代人都不是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經典’。而牛仔褲,恰恰就是這樣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服裝。”

“顧名思義,這種褲子原本隻是美國在開發西部時,放牛者穿的帆布工作服。可因為美國西部電影的傳播,這種衣服逐漸就成為了粗獷、田園、野性、活力的代名詞。無論誰一看見它,就能想起美國,想起西部片裡的大明星。因此受到許多人喜愛。如今它已經完全滲透進城市生活,成為了一種風靡全世界的定型服裝。”

“你還彆看它的布料和咱們的勞動布很像,但其實各方麵區彆都相當大,可以說一眼可辨。牛仔褲的風格是立襠短、後腰小、後屁股有倆貼袋,而且隻用銅扣和皮革裝飾。縫紉則采用橘黃、紫紅、白色等粗硬線,以緝線和布料的巨大反差和顏色磨白效果為時髦追求。”

“總之,這些特點綜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標誌性符號。讓牛仔褲無可替代,讓它因此獨特。你想想,這玩意就像能代表咱們民族的的中山裝和旗袍一樣,都流行了一百年了,難道還會有過時這一說嗎?說白了,牛仔褲,永遠都有人穿,永遠都能賣出去。在所有的舶來品服裝裡,還就屬它最保險。”

“而且你放心,即使流行趨勢被我搞錯了,我還有最後的一手呢。你彆忘了,大不了還能改呢。你看,改衣服怕的是布料不夠,可像蝙蝠衫和喇叭褲這樣的衣服往下減還不容易嗎?牛仔褲就更好辦了。長褲改短褲,或者索性改書包、改成布鞋鞋麵,怎麼著都有轍。你說對不對?”

這番話真是不能不讓陳力泉拍案叫絕了。

“高啊!小武,你可真是太厲害了!你腦子不但高招層出不窮,怎麼還懂得這麼多啊?要我看你都成服裝專家了,我看你去管服裝公司都綽綽有餘。彆看蘇錦會做衣裳,也未必有你知道的多。難道你說的這些是小茹在大學裡學到的,然後又告訴了你?大學不會這麼厲害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