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人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為難事。
或非自己所長,或牽扯過多的精力,自己本人無法或是不願為此勞心勞力。於是就需要找彆人代勞和幫忙。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正所謂“獨木難成林”嘛,要是凡事都要自己來辦,就不存在社會細分工了。
而且更進一步來說,萬事不求人的人,一生成就很有限。也隻有懂得合理借用他人力量的人,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達成非凡的成就。
對這些道理,洪衍武早就懂得,可問題的關鍵處,卻在於能否找對人。
找對了人才能辦對事兒。可要是找錯了人,那是事倍功半,弄不好就砸鍋。
如果所托非人,最後還能僥幸地糊弄過去,那真就得念“阿彌陀佛”了。
所以這次能意外找到李福這個大能人來相助,洪衍武是發自內心地覺著老天爺在眷顧。
若不是有了這麼一位善於奔走、張羅、交際,且熟稔紅白事兒禮俗的行家來掌握全局事務。
彆說各處辦得嚴絲合縫、井井有條了。就連一開始,龐師傅都談不下來。光找廚子就得夠他們一嗆。
那後麵,他也肯定分身乏術,抽不出時間去陪“大將”,辦舅舅的事兒。以至於什麼都得耽誤了,什麼都辦不好。
可見人的作用多麼的不可估量。也就難怪父親讓他跟著李福好好學呢。
隻是話又說回來了。李福能把這麼多瑣碎繁雜的事務信手拈來、處理到位,那都是人生經驗一點一滴的積累啊。
人家當初也是一年年學徒學出來的,恐怕還得要縝密的心思和察言觀色的靈性。這又哪裡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兒呢?
於是洪衍武對李福服氣是服氣,可卻不免對父親的交代有點腹誹。他認為老爺子當初的那句話太隨性了,完全就是沒過腦子的想當然嘛。
而除了對李福的能力認可之外,通過這件事更讓洪衍武產生深一層觸動的,是父親和李福之間存在的那種默契與信任。
彆的不說,從辦事起,父親交代他去找李福“聽喝兒”之外,就再沒有對這件事問過一句。
相比較,擱他過去負責修老宅的房子時,父親還時不時總要問問呢。這說明什麼呀?說明真是對李福比對他還放心。
反過來李福也確實讓人放心,這老頭兒真是儘心竭力在辦事,處處替洪家著想。
他不僅買東西上貨比三家,不怕繁瑣地做出最優選擇。而且為收支出入還專門準備了兩本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