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心折(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4470 字 2024-04-03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洪祿承倒是沒賣關子。他的理由就一條。房地產能否搞好,關鍵就在地段。價值高低完全是因地段的繁榮程度而定的。

哪怕是現在國家現行的計劃經濟下的租房政策,商業用房也得根據地段劃分級彆,房租差距能有好幾倍呢。

而他的底氣呢,就是來自於他已經確信無疑,使館區周邊地帶必將成為京城經濟最繁榮的新興商業區。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理由也很簡單。

城市內繁榮地段的形成都是有原因、有規律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財富和人口也會源源不斷向富人多的地方彙聚。從無例外。

從曆史上看,京城曆來有“東富西貴”之說。

清王朝愛新覺羅的子孫和大部分滿洲王公都居住在西城區,這是“東富西貴”中“西貴”的含義。而東城,聚集了京城中最有影響力的官僚政客、最豪奢的富商巨賈,和其餘八旗名門世家。他們共同構成了“東富西貴”中“富”的一群。

也正是有了這兩大消費群體,才形成了“東四、西單、鼓樓前”的三大鬨市商業區。

而前門地區的繁榮因素要複雜一些。

那裡屬於內城與外城交界之地。最早是明成祖設立的工匠商業區。

至清代時,逐漸發展成了各路外地客商,和內城、外城居民雲集交易的大市場。不但附近增設了各類專業市場,也有青樓、戲園子、遊藝場和酒樓。

清末民初,更受益於京城火車站的設立。

這樣,靠著京城百姓、外地客商、各路旅客這些綜合客源,才保證了這裡的持續興旺發達。

至於“王府井大街”完全屬於後起之秀。

這個商業區的形成隻得益於一點,就是八國聯軍占領京城之後,洋人作為勝利者在東郊民巷獲得了駐兵權,並長期聚居於此。靠這些洋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才使得這裡的商業日益繁榮。

其餘的例子更數不勝數,如津門、滬海的租界,戰亂時候的昆明、重慶,全都是因為特殊曆史環境下各路財力聚集,才造成房價飛躍、持續地上漲和城市大發展、大繁榮。

那麼最後說到眼前,京城如今最有潛力,富人最多的地區是哪兒呢?恐怕最無可爭議的就是這個使館區了。

還彆看現在那片地方屬於城市邊界,荒涼得很。可隨著外國人越來越多,這裡已經注定會成為未來的膏腴之地。

相反,如今的荒僻反倒成了一種優勢,完全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把原有居民安置好。把不怎麼樣的格局推到重來。

照洪祿承的規劃,這幾條大街新蓋好的樓房全走上層路線,絕對不分配,除了出租給外國人,主要銷售目標對準的京城少數富裕階層和歸國華僑、僑屬。

當然,一切公用的服務設施也會與城市其他地方有所區彆,要按照外國人的生活水準和需求設立。

總之,就是全力打造出一個城市中的富人區來。

隻要這個概念一旦被人們所認可所接受,就會引得人人向往之,財富也就會自動凝聚到這裡。一旦成勢,剩下的事兒再不用發愁了……

洪祿承的設想,讓洪衍武老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不為彆的,隻為他自己明明知道未來的曆史走向,可他就是做不到像父親這麼篤定地判定商機。因為他搞不清其中的商業邏輯,一旦有些條件變了,他就不免含糊、遲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