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外彙券(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430 字 2024-04-03

老爺子先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層大勢。

改革開放,國家必然要跟外麵做買賣,可目前整個國家的外彙儲備不足十億美元,怎麼跟外麵做生意?所以鼓勵企業創彙和外彙管控就成了國家的當務之急。這個外彙券就是借鑒僑彙券的經驗管理民間外彙的手段。

跟著洪祿承又指出了外彙券的優勢和本質。

照他看外彙券可比僑彙券有優勢,一是沒有使用期限限製,二是本身就具有貨幣屬性,而且還能按官方牌價換回外幣。說白了,這東西就等同於民國時期的黃金和銀元。作為有國際共價的一種標準,在外幣和本國貨幣之間,充當一種和事佬一樣的橋梁作用。

隨後他還指出了外彙券蘊含的利潤和未來前景。

像過去,街頭“兌換銀元”的攤子和遊走胡同經營此業務的小販多如牛毛,儘管在人們看來,他們僅是做錢莊不愛做的零散生意,賺得也是微利。但從沒聽說過有乾賠了的。由此可知這裡麵有多大利潤了。

至於這乍一放開,由於我們國家物質技術都急缺,對外的需求多,而人家經濟發達,求咱們的地方就少。這就是說,彼此是不對等的,而且很長時間不會改變。俗話說上趕著不是買賣,那麼目前的彙率便會很難維持,共和國的人民幣是必然要“毛”啊。

以前的人為什麼總愛把本幣換成銀元、黃金啊?有人說“亂世黃金”便於攜帶逃亡。其實並非單純如此。那些東西挺沉的,怎麼也沒鈔票方便,要是有美金、英鎊也是一樣的,還能異地彙兌呢。關鍵還是內弱外強之故,老百姓都願意存點,借以防止本幣貶值。

最後,這才說到外彙券利益後麵的危險。不但和洪衍武想的差不多。而且洪祿承下的定義還特彆準。

他說雖然社會重大變化往往都意味著重大的賺錢機會。但有的錢也是不能賺的。現在的政策對民間管控太嚴,像外彙事關國家金融秩序和國家未來的發展,重要性比計劃物資還重大。說白了,誰敢私下來回兌換獲利,就是最嚴重的投機倒把,那還不是找死嗎?

聽到這兒,知道後麵會變成怎樣的洪衍武已經按捺不住佩服之情。由衷的讚歎起來。

“爸,您可真了不得,對這東西吃得真透!好多我含含糊糊的問題經您這麼一說,可全都豁然開朗了。您這老輩兒的買賣人真不一般呢!”

隻是佩服雖然佩服,他後麵還有話呢。

“不過我倒是還有個疑問。兌換兌換,有兌有換,才能獲利吧?投機倒把呢,先是投機,跟著那也得倒把啊?可我要是隻換不兌呢?打個比方,我自己換點外彙券去‘友誼商店’買東西用,這能算我犯法嗎?”

洪祿承想了想不由支吾了。“那……大概不算吧……你……到底什麼意思?”

洪衍武裝得跟沒事人似的,連連拍著胸脯保證。“爸,您放心,我保證不乾投機倒把的事兒。其實我就是想自己換點外彙券用,買點時髦商品,難道這還不成嗎?”

就這麼著,外彙券的事兒,洪衍武算是從他爸爸這兒糊弄過關了。洪祿承還真不知道,兒子跟他打著什麼樣的埋伏呢。

洪衍武鬼得很,其實從打算乾這個,他就想著怎麼跟法律法規躲貓貓呢。

那還是換湯不換藥啊,跟“家電指標”一樣。他不會去做買進賣出外彙券的生意,那太紮眼了,也太危險了。

而他的想法是“曲線救國”。準備先換了外彙券拿在手裡,再等有需要緊俏商品的人出現,最後談好價兒,再買了商品轉手倒賣。

這樣轉了個彎兒,過手的是商品,危險可就大大降低了。就是換外彙券的時候被警察抓到,也不能說他投機倒把。因為他沒往外賣啊,是自用啊。

可是呢,順到根兒上,外彙券之所以值錢,不就因為能買到的許多人買不到的東西嗎?本質上還是大家需要東西。這麼著,能賺到手的錢不但一分不少,而且還更多呢。

至於他跟父親的這番討教也確實驚喜。洪祿承的解釋,不但讓他全盤理解了外彙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具有什麼作用。而且還就外幣走勢給他提了個醒。讓他立刻想起了人民幣的貶值就是從今年開始的。

那就是他不當二道販子,想法把外幣兌換出來,也是躺著掙錢的甜買賣啊。

乾!乾嘛不乾!隻要用人得當,計劃周密。他就不信,有誰能抓住他的痛腳。

從這時候起,洪衍武就斷然下定決心要把資金和人手從“東風電視機廠”徹底退出來了,回頭就讓“小媳婦兒”兩口子轉盯外彙券這一攤兒去。

說真的,那邊的電視機票已經上漲得不像話了,還得占用資金占用庫房。相比起來,這才是真正方便、利厚的大生意。

挖社會主義牆角?不,他可不這麼看,這種“特權貨幣”的出現本身就不公平不合理。隻有儘快實現市場經濟,加快市場開放的步伐。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否則為什麼票證一退出流通領域,外彙券沒多久就主動廢止了呢?投機倒把罪在未來不也取消了嗎?就連國家都認為這個罪名不成立了。這叫糾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