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後還是周部長的話管用,一針見血。
“你們女人啊,真是!嫉妒心說不準什麼時候就冒出來!你也不想想,楊家是什麼級彆?離頂尖就差一步了。那是咱們能比得了的?何況你有這個必要嗎?穆迪可是咱們實打實的親家啊。說一千道一萬,這不就因為咱們女婿是她唯一的親生兒子嘛。楊家的其他人想要還沒這樣的待遇呢。難道你為這個怨人家不成?你呀你,讓我說你什麼好!”
結果這麼一說,周夫人也明白過來了,不好意思地連稱自己糊塗。
而周曼娜也不失時機地撒起嬌來,摟住媽媽的脖子死活不再放開。一番嬉鬨,母女倆的彆扭也就過去了。
再後來,周曼娜也就用穆迪給的錢,開始了暢快淋漓的大采購。
她拉著葉璿陪她,成天像花蝴蝶似的飛舞在各大百貨商場裡。挑這選那,仿佛要把市麵上所有的時髦衣服都買下來。
甚至到了友誼商店,為了讓葉璿給自己當伴娘,周曼娜還提出也要送她幾件衣服。
葉璿不是個市儈的女孩,但話說回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何況倆人還是表姐妹,受周曼娜高興勁兒的感染就難免起了興致,開開心心陪著她當起了“購物狂”。
兩個姑娘有足夠的消費能力,人漂亮又有地位,堪稱兩枚八十年代精致的果實。這讓她們在滿是外國人的商店裡格外顯眼,簡直成了友誼商店裡“標本”式的人物了。
最終在司機的幫忙下,倆人大包小包儘興而歸,那瀟灑的身影不知讓多少目睹的女售貨員留下了難以遺忘的深刻印象。
說不好是嫉妒還是羨慕,反正幾乎都得感歎一聲,“人哪,就是這麼不公平。看看人家,完全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不得不說,周家雖然比不了穆迪這麼財大氣粗,揮金如土。但房子上的事兒卻辦得相當漂亮。
周家有高招,他們居然把一個單元二層,兩個門對門的居室都搞來了。說是一套,實質上是兩套。
他們找人在兩套房相鄰的牆上開了個門。這樣就貫穿成了一個五居室。兩個廁所,兩個廚房。加起來麵積足足有一百二十多平米呢。
在八十年代初,人們還完全指望單位裡給分配房子的年代。能有這樣麵積的住房,那怎麼也得司長、局長才有這個資格呢。軍人的話也得正師級乾部。
那穆迪看了能不高興嗎?雖然嘴裡是說,“這樣的房給兩個孩子用,是不是有點超規格了?好多老同誌還沒有呢,不太合適吧?”
但顯然這話有點言不由衷,她眼裡的滿意完全是遮掩不住的。
周夫人也特彆善解人意,回答得非常得體。
“這要看怎麼說。這房子表麵上是兩個孩子用,可也總得為咱們雙方父母考慮一下吧。就說振華同誌不常來,難道離“海防”這麼近,你穆團長還不常來?以後我和老周也會常來常往的嘛。咱們這些人如果連個休息的房間也沒有,豈不成了大笑話?何況衛帆這孩子,這麼年輕就是國家二級演員了,以後前途更不可限量啊。從級彆上講,他已經可以享受師級待遇了。車開得還是吉普吧?沒給他配警衛員和司機就夠委屈他了。難道國家定的標準還處處都成了空話不成?我看住這樣的房子滿夠格。”
這麼一來,兩個女人相視而笑。都有一種默契之極的感覺,覺得對方特彆體己。當然,更全都巴不得兩個孩子早點領證辦事,儘快讓她們抱上第三代才好。
於是便走到了最後的策劃流程。在一番親切又和睦的商議下,有關楊衛帆和周曼娜領證辦事兒,大擺宴席的諸多事項,也很快被她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逐一製訂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