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琳則欣慰地握住了“糖心兒”的手。越看這個未來兒媳婦越順眼。
這時候,洪衍文見局麵大好,又跟著提了個更得人心的建議。
“你們都行了啊,全是一對一對的,明著誇彆人,實際上都替自己的那位打盤算呢。我們可看出來了,罰你們!大哥、大嫂、老三、小唐,你們不但都要罰一杯酒,每個人還必須出個節目!”
這話是可正題兒啊,也最符合當下的氣氛,正好對了大家的心思。結果獲得其餘人等一致擁護通過。
就連洪鈞都不在乎他爹媽難為情,一個勁起哄架秧子乘機報仇。
這樣沒轍了,實在難以推辭。洪衍爭便隻好硬著頭皮來了一段老電影名目大串燒。
這不知是當年哪位“大仙”編的,在民間各處正流行。
從“我叫《小鈴鐺》,家住《槐樹莊》,左鄰《白毛女》,右鄰《李雙雙》,屋前《分水嶺》,屋後《沙家浜》,東望《龍須溝》,西看《汾水長流》”開始。
一直到“請您《千萬不能忘記》,我一直在《戰鬥裡成長》,我《以革命的名義》將我們《年青的一代》在《大風浪裡的小故事》講述與您,不知您聽後《滿意不滿意》”結束。
中間把把近百部影片串連起來,效果大概跟相聲的貫口差不多。
洪衍爭是乾活兒的時候,天天聽旁邊的工友念叨的。但他自以為記住了,可台詞特彆的長,真說起來就不一樣了。再加上又有點不好意思,說的很是磕磕絆絆,最後差不多忘了小一半。
但即使如此,秉著鼓勵為主的原則,大家還是一起予以掌聲。
特彆是洪衍武,拍巴掌格外賣力。在他心裡,茲要能看見老大尷尬出醜,那就是最大收獲啊。就為以後還有這種眼福,自然要鼓勵,而且要大大的鼓勵。
接著就輪到了大嫂徐曼麗,她可比自己的丈夫更不好意思。
可說實話,徐曼麗的嗓子不錯,表演的評劇《報花名》水平卻比洪衍爭要高多了。很有點小新鳳霞的味道。而且自己分飾兩角兒,也很有趣。
雖然唱到“冬季裡雪紛紛,梅花雪裡顯精神,水仙在案頭添呀添風韻,迎春花開一片金”就提前結束了。
但這次大家都是由衷的鼓掌喝彩,認為真的不錯。
尤其洪鈞衝在了頭嘍,把巴掌拍得通紅。不用說,這就是顯出親兒子的好處來了。怎麼都向著親媽。
隻是他嘴裡嚷著“媽,比爸強多了”,這一點卻著實不智。看他老子那橫眉立目的表情,說不準何時報應臨頭。
再下麵,既然大哥大嫂都演過了。洪衍武一句“女士優先”就把“糖心兒”推到了前麵。
大家本來還擔心“糖心兒”抹不開麵子呢,王蘊琳不能不寬慰了幾句。可誰都沒想到,“糖心兒”不但挺放得開,而且節目居然更好。
她今天表演得是京劇《賣水》裡丫鬟梅英的台詞兒。這是她小時候跟著“阿狗姐”聽京劇唱片學會的。當時讓她感興趣的是從正月到十月的花名。覺得跟順口溜似的,時常聽著模仿,也就這麼會了。
事實上,還就該著她出彩兒。
因為這套詞兒是她是從小到大念熟了的,即使緊張也難以有失。而且這折戲純粹是數板兒,不需要唱,相對容易。加之她聲音又嬌嫩,天生清亮,自然演繹得味道實。
雖然並無行家指點,可連洪祿承和王蘊琳兩個聽老了戲的人都不能說不好。更是把洪衍爭、徐曼麗、洪衍文、洪衍茹和陳力泉這幾個沒聽過這出老戲的人,給聽得極為入迷。
她剛唱完,“紅花姐,綠花郎。乾枝梅的帳子、象牙花的床,鴛鴦花的枕頭床上放,木樨花的褥子鋪滿床!”
大家就齊齊叫好,洪衍茹特彆喜歡,說詞兒又美又應景兒,也想跟“糖心兒”學。
而洪鈞這什麼也不懂楞小子居然也異想天開,他說自己覺得唐阿姨比電影《賣花姑娘》裡的花妮漂亮多了,說的詞兒也比電影主題歌好聽。應該讓唐阿姨去拍電影,把花妮換下來才是。
事實上,這小子鬼得很。這幾句其實不乏拍馬屁的意思。
因為“糖心兒”每次來兜裡都裝著許多高級糖果帶給他。在洪鈞的意識裡,還真以為“糖心兒”就姓能吃的那個“糖”字呢,對她的感覺完全就是甜的。他很願意努力爭取這位“糖”阿姨更多的好感。
可畢竟孩子的想象力豐富也真的,占了“率真”二字。“糖心兒”的容貌又是公認的出挑兒,讓大人們並不疑有他。
於是這一出口,引得大家又是笑了一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