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所謂料器實質上就是玻璃做的。可這三千六的價碼,都夠買下十個大件紫檀家具了。是不是有點冤大頭啊?
不過要反悔可不行了。當年的商場不實行三包,那售貨員的脾氣也都大著呢。要不是個敢於吵破天去,甚至到經理室去大鬨一場的人,退貨基本是沒一點可能性的。
沒轍!洪衍武對付老娘們也頭疼。
他就隻能是和陳力泉一起,把桃樹連帶玻璃罩子外裹一層厚棉被。再捆上杠子,連三輪都沒雇,就靠他們倆自己步行,一個一個輪著往家抬。
那可真是費了大勁了,想想就知道,二百多斤的東西還這麼嬌氣的。能不遭罪嗎?真跟抬兩個事兒多的活祖宗差不多。
這一路上洪衍武就埋怨自己冒傻氣啊,叫苦不迭說花錢買罪受。
倒是陳力泉看得開,說就茲當練功了,每天他拎那倆石鎖還三百來斤呢。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沒想到洪衍武一聽更鬱悶了。
“泉子,我能和你比嗎?你的愛好就是練功。我這人懶散,純屬吃老底兒,打濱城回來就沒怎麼動過胳膊腿兒。現在的我,身子骨還不如在菜站乾裝卸的時候呢……”
好嘛,您自己犯懶,那賴誰啊?
什麼甭說了!自怨自艾沒有用,該出的力氣還是得出。
但恰恰更倒黴的是,就在洪衍武和陳力泉往“衍美樓”老鋪運送最後一盆料器的時候。正好在洪家宅子的大門口,還讓單先生和王漢平給撞見了。
兩位老先生都是少言寡語的人,看見他們也沒言聲,可是,隨後竟然主動跟過來了。
就在洪衍武和陳力泉小心翼翼放下“蟠桃樹”,剛打開“衍美樓”院門兒時候。兩位老先生從街角疾步走過來往裡這麼一看!嘿,洪衍武置辦那點東西可就都泄了底了。
因為還有不少東西,院兒裡擱著呢,洪衍武和陳力泉得慢慢挪啊。
王漢平乾一輩子木匠了,就喜歡好家具,一見院裡這些紫檀和黃花梨的玩意,那還有不激動的,一步搶進去,看看這個摸摸那個,嘴裡直說“都是寶貝啊!”
就連單先生對那兩件大料紫檀家具也是嘖嘖稱歎。那詞兒都跟洪衍武想的一樣,“紫檀大料難得,趕上皇家禦用規格了。”
可他們越是這樣,洪衍武就越害怕啊。一是擔心人家跟他打聽這些東西的來龍去脈,二就是怕這兩位再進屋裡去,那就什麼都藏不住了。
不過讓他頗為欣慰的是,這兩位老先生倒都是明白人,知道這種事兒忌諱什麼。都隻是誇東西,談物件兒。一句額外的話也沒提。更沒有想進屋的意思。
王漢平還逗洪衍武呢,說“你喜歡這些玩意?好,識貨!比我徒弟都像我徒弟……”
而單先生更是出乎洪衍武的意外,隨後的幾句話竟帶給他極大的驚喜,讓他今天心裡鬨的彆扭一掃而空。
敢情單先生沒多久,就認出了洪衍武弄回來的蟠桃樹不是凡品。說那是西太後的東西。
為什麼呢?
因為這麼大的料器,民間很少見,隻有供奉宮廷的禦廠才能造得出來,俗稱“宮料”或“禦琉璃”。而且自宣統以後,老工匠散去,就連禦廠也造不出來了。
再加上粉彩的花盆符合同治、光緒時期的時代特征,上麵又有“儲秀宮製”的字樣,自然是西太後的東西無疑。
據單先生進一步解釋,說這位太後有個習慣,要求自己用的瓷器,都要署上自己曾經住過的殿堂名。
事實上,慈禧用的瓷器,除了“儲秀宮製”還有“體和殿製”,“儲秀宮”是她的居所。“體和殿”卻是她用餐的地方。因此有“體和殿”這種字樣的,應該大多都是些餐具。
最後再配合著這種特殊的題材,結合史料記載,慈禧太後在50 大壽的時候費銀 15000 兩, 60 大壽的時候費銀 121100 兩, 70 大壽的時候費銀 38500 兩。都曾大量燒造用瓷、擺件和料器。
完全可以進一步斷定,這東西是為慈禧太後壽辰專門燒造的。
至於具體是什麼時候燒的,有個討巧的辦法,隻要數數樹上的蟠桃數目,大概就可以知道了。
這麼一說,洪衍武和陳力泉立馬就來了興致,倆人一數下來,還真是!每棵樹都是整整六十個!
這下給洪衍武美的,不但一點也不累了,鬱悶煙消雲散。反倒還來了精神頭,沾沾自喜地嘚瑟起來了。
他就跟陳力泉顯擺,“怎麼樣,還是咱哥們兒有眼力吧,舊貨市場裡那麼多東西,我就看上這倆玩意了。彆說西太後的東西,以後也再也沒了。我看,這都算的上國寶了,三千六,劃算呀。一句火眼金睛,不過分吧……”
總而言之,那牛x勁兒大了去了,完全沒了剛才蔫頭耷腦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