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老宅(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585 字 2024-03-27

實際上到洪祿承一代,洪家的建築規模已經堪比王府和皇親國戚的府邸了,房屋高大,院落重疊,前廊後廈,院園相通,說起來很有點“城南第一家”的意思。

這也就難怪宅門裡能容納下百十個工人,給每位領導都配上獨立的辦公室,最終還能勻出兩棟樓住著三十多戶人家了。

那麼自不必說,這麼大的房子那要想都好好瞧瞧,還真得耗費不少的時間。

“門房”換湯不換藥的被改成了街道廠的“傳達室”。外院兒南北兩邊各兩間廂房被充當了庫房,那一排坐東朝西的“倒坐房”其餘的房間,原本是洪家的外賬房和男仆的住處,則成為了街道廠充當堆積成品貨物,打包裝的“出貨處”。

其實外院還是最沒什麼可說的。但這些地方,加起來也有十幾家房,儘管洪祿承帶著大家隻是推開了房門走馬觀花地瞅過兩眼便算了。但也溜達了小二十分鐘。

而繞過洪家的影壁,進入垂花門之後就更不得了,那些地方都值得洪祿承好好地駐足觀看一番

為什麼?

因為這垂花門不是普通的門,它必須建在四合院的中軸線上,位於一進院落和二進院落之間。它的功用實際是用來區彆內宅與外宅的關鍵之門。

像舊時稱,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二門”指的便是這個垂花門。

《紅樓夢》中在林黛玉初進賈府時寫道,“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

這裡就能看出來。“眾婆子”是女的,所以可以進,“眾小廝”都是男仆,因此禁止入內,而且林妹妹得在他們退出之後才能從轎子裡出來,規矩之嚴可見一斑。

垂花門在形製上多為一殿一卷式,即由一個尖形頂與一個卷棚組合而成。它的門扇則一般是四扇門,上貼鬥方。相聲《誇住宅》裡有過相關描述。

除紅白喜事、貴客光臨等大事外,這四扇門平日是不開的,充當了內宅影壁的作用,家人出入都走側麵。

所以也正是從進入這道門之後起,從抄手遊廊步入最寬闊的內院之後。洪祿承和王蘊琳為時光塵封多年的記憶,一點點複蘇了。

大型四合院,二進院落中的北房多做接待貴客的廳堂。小型四合院沒有多餘的房間,隻好將這一功能安排在北屋的中廳,兩側套房仍然住人。

舊時內宅的居住分配是十分嚴格的,正房是院內最重要的建築物。由於祖宗牌位及堂屋設在正房中間,所以它在全宅中所處地位最高。

洪家的二進內院必然是最高規製,西邊的正房是“七正四耳”,東西兩側廂房是“五正雙耳”,光這一個院子加起來就有足足二十五間房。比整個觀音院東院大了一倍半。

這個院兒裡,正房前麵的兩棵桂花樹也都有年頭了,主乾枝丫都趕上了成年人的腿。

而且因為是南方的樹種,長在京城十分難得。在它們鬱鬱蔥蔥的籠罩下,正房也被襯托的愈加莊重、雅致。

隻是可惜,街道廠有點焚琴煮鶴的唐突。為了圖前麵工人和後麵領導吃飯方便,除了東西廂房作為裁紙車間使用,竟然還把這一溜兒正房改作了工廠食堂。

在洪祿承和王蘊琳的眼裡,原本是神龕的地方變作了售飯窗口,過去常年散發的檀香氣息已被遺留的蔥花氣味所取代。

正房前,平滑的水泥地麵讓人很難找到草的痕跡了。而且居然被接出了兩處自來水管兒。

這讓他們瞬間體味到滄海桑田的變遷,感受到了時間的威力。

“爸,這四合院不都應該是紅綠相間的麼?咱們家這柱子的顏色怎麼是黑的啊?不過彆說,這樣倒也挺好看的,顯得莊重……”

就在洪祿承和王蘊琳望著滿地油膩的正房地麵頻頻搖頭的時候,洪衍武突然提問了。

但他這個問題倒是很有意思,就連洪衍爭和陳力泉也關注地望了過來。顯然他們也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洪祿承和王蘊琳先都不約而同地對視著笑了笑,才由洪祿承回答。

“這就你不懂了。紅青油飾哪兒是一般人家能用的?那得是皇親國戚或是公侯貴胄才能用的。你母親的娘家夠格。咱們家是商人,也就隻能是素油黑飾了。”

幾個小輩的這下恍然大悟。特彆是洪衍武,他這才明白為什麼山西平遙的王家大院兒和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兒,無疑例外的門窗廊柱,都是那個顏色了。

因為就和他們家一樣。那些家主也都是商人,不能用紅青油。

至於當今已經演變成凡古建必用紅色綠色,那純屬是不懂裝懂的胡來了。

僭越如今倒是談不上,但在文化上,卻無疑失去了本味和真實。而且把紅青油也拉下了檔次,顯得相當豔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