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刺兒梅”、“大眼兒燈”和“二頭”同樣是發乎真誠,也是為了感謝洪衍武讓他們遠離了有今兒沒明兒的動蕩生活,讓他們都端上了一個金飯碗。
不過洪衍武可是沒接他們這份“孝敬”。因為這錢對他真沒用,除了添麻煩。還不如不要,把人情攢著呢。
於是他就說了。這倒貼指標、電視的買賣和電影院那邊不一樣。
他們之間的關係純是合作而非隸屬。“刺兒梅”和“二頭”都有份子,區彆隻在多少而已,誰也不比誰低。
何況真正做主的人是“糖心兒”,不是他。有唐大姑娘在,還輪不到他僭越。
所以好意心領,他們要真是想謝他,今後就繼續通力合作,大家一起發財就足夠了。
這番話說得敞亮、漂亮,讓每個人都能感到一種認可和尊重。而且玩笑一開,大夥兒也都被他說笑了。
再加上又有“糖心兒”幫著他勸說。這樣,在他們倆人共同堅持下,幾個人也就把錢收了回去。
不過所有人都堅持著,必須要請洪衍武和陳力泉吃一頓飯,而且還非得請最貴的不可。
可滿京城又哪兒最貴呢?
第一時間能想到的自然就是京城飯店了。
雖然那兒門衛守衛很嚴,出入的除了老外就是高乾,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出入的。可這也不是絕對的。對他們這一夥兒來說就不為難。
彆忘了,他們幾個人乾這個,早就置辦了幾身好衣裳,習慣了在服務部門口冒充高乾子女。他們出入京城飯店,從充門麵來講,是最擅長的。
何況京城飯店的東樓,其實就是後來的“貴賓樓”。那裡和主樓有所不同,從1973年興建開始,規劃的主要的任務就是接待外賓和遊客。
政治屬性較輕,更像是日後的旅遊接待飯店,在管理上便寬鬆許多。
再加上越是這種地方,門衛的防範意識越輕,還真沒怎麼過問,就放他們進去了。
而這一進去,所有的人都感到大開眼界。
博物館式的裝修和雅致就不說了,到處都是國寶級的藝術品也不提了。就連那裡的人行為舉止,衣著打扮都相當新奇,與彆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最關鍵就是,連洪衍武也沒想到,這年頭的京城飯店東二樓的餐廳裡竟然有那麼多的好菜式。
首先是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和“食在華夏,味在四川”之美譽的川菜。
川菜以成都和重慶兩地為代表,包括樂山、江津、自貢、合川等地方菜肴。有大吃(高級宴會)和小吃(民間普席)之彆。
高級宴席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口味清鮮、醇濃並重。多用山珍海味,配以時令蔬菜,品種極其豐富,口味變化較多。以、多、廣、厚著稱。
民間菜則擅長小煎、小炒、乾煸、乾燒等烹調技法,以脆嫩、麻辣見稱。
說到這裡,有一點一定要搞清楚。為我們所熟知的“回鍋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麻婆豆腐”、“乾煸牛肉絲”,完全是屬於民間菜“小吃”之流。
想當今,人們總有一種誤解,似乎川菜好吃是好吃,可原材料廉價,導致價格上不去,有負“八大菜係”之名。
這其實就是把民間“小吃”當成了能涵蓋“川菜”二字的全部,根本不了解川菜的“大吃”菜肴而犯的常識性錯誤。
其實,持有這種觀點的的人隻要去一次京城飯店就知道了。
由於這裡從建國起就承擔著共和國國務活動和外事接待的重任,這就注定了這裡的川菜必然以成都菜為主要色調,走“高大上”的“大吃”路線。
著名的菜肴有“燒黃肉翅”、“龍井鮑魚”、”蝴蝶海參”、“豆瓣海參”、“抄手海參”、“紅燒象鼻”、“清蒸元魚”、“樟茶鴨子”、“叉燒鴨子”、“黃酒燜雞”、”乾燒鱖魚”、“鍋燒魚”、“金錢蝦”、“兩吃烤方”、”燒牛蹄黃”、”壇子肉”、“水煮牛肉”、“豆渣豬頭”、“玻璃肚片”、“口袋豆腐”、“八寶鍋蒸”、“雪花雞鬨”、“魚豆腐”、”雞油紅苕”、“糖占鍋雜”、“清湯鳳尾”、“清湯冬瓜蒸”。
光看這些名目就讓人覺得特彆大氣。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和今天大家所熟知常見的川菜絕對有著天差地彆。
其次,京城飯店還有天下獨一無二,最具特色,最享有盛名的官府菜“譚家菜”。
所謂“譚家菜”,其實是清末官僚譚宗浚的家傳筵席。
譚府兩代主人譚宗浚和譚瑑青都酷愛美食,尤愛山珍海味。刻意在吃上麵下功夫研究創新。
他們一方麵吸收全國各地美味特點、做法,一方麵不惜重金聘請名廚來家做菜,學其技藝。因此把家傳烹飪水準推向了新的高度。成為了獨樹一幟的“私房菜係”。
又因譚宗浚是同治二年的榜眼,授翰林院編修,“譚家菜”還被稱為“榜眼菜”、“翰林菜”。
1909年,為生計,譚瑑青在家以重金為代價開私宴接待陌生賓客。使得譚家菜走向社會、變相對外營業。我國餐飲界的私家會館由此發端。
當紅其時,獲“食界無口不誇譚”的美譽。到了三十年代更是名聲大震,當時的政界、財界、商界、文化界的名流要人,以用譚家菜宴客為光寵,即使提前半月預訂也不嫌遲。
解放後,譚家後人譚令柔參加公乾,家廚彭長海(紅案)、崔鳴鶴(冷葷)、吳秀全(白案),搬出譚宅,在果子巷自起爐灶經營“譚家菜”。
1954年彭長海、崔鳴鶴、吳秀全,參加公私合營,“譚家菜”便自果子巷遷往西單“恩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