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撒錢(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4589 字 2024-03-24

就發現齊白石的畫作,標價才三十五元一平尺。徐悲鴻、張大千都是二十五元,李可染是十五元,王雪濤十二元,陸儼少才八塊。劉炳森最慘,居然才八毛。

而在“萃文閣”刻字門市部裡,“印石三寶”居然隨處可見六十克以上六麵平章大料,(平章損耗克重,這是一種如今難以想象的奢侈),價格也全都跌於穀底。

雖然與當年的人民幣金價每克九塊七相比。田黃石每克標價十元,雞血石每克八元,芙蓉石每克九元,看似是“一克石料一克金”,不算低了。

但要和如今所謂的“極品田黃成國粹,易金百倍古今揚”、“高山石係田黃貴,貴逾黃金數十翻”的情況再一比較,那簡直就是個天大笑話了。絕對是個低得不能再低的白菜價兒。

於是乎,麵對這個被他差點錯過的巨大的寶庫,那就可勁兒招呼吧。

在兩個星期的時間裡,洪衍武帶著陳力泉跑遍了廠甸兒的五家文物商店門市部和“榮寶齋”,還有王府井的“和平畫店”和工藝美術大廈。毫不吝惜地把錢撒了出去。

以至於後來,他花禿嚕了手,連要去濱城的錢都沒了。最後,還不得不臨時去銀行裡取出來五千塊錢,充作了路費。

至於具體收獲,洪衍武在字畫上隻對聽過名字的大家作品出手,大約花掉了近三萬元。

一共買到了九幅齊白石,二十一幅徐悲鴻,十五幅張大千。

同時,還有吳作人、李可染、王雪濤、傅抱石、潘天壽、程十發、關山月這些人的作品共計百餘幅。而所有這些畫作,其中又有一大半是八尺以上的大幅作品。

剩下的七萬多元錢,則都用於買了平章大料的印石。

而且主要花在了六十三塊有“印石皇帝”之稱的田黃石,和八十一塊有“印石皇後”之稱的雞血石上。

至於芙蓉石,因為洪衍武完全不懂,他就隻挑顏色剔透漂亮的買了十餘塊。聊做玩物罷了。

就這樣,洪衍武的十一萬塊錢花了個淨光淨,都變成了這些東西,被他專門存在了新買的三個樟木大箱子裡。

處理完這件事後,他不但心裡踏實了,覺著不用再為今後現金的去處發愁了。甚至還頗有點誌得意滿,自覺已成收藏大家的得瑟。

這還真不能怪他,因為這三個箱子,未來至少能值十棟樓。已經等於他上輩子虎口奪食,與“大人物”相爭的那筆財富了。

而有了這些東西,他這輩子就是撂著蹦兒地糟蹋錢,那也窮不了!

最後,還有件事得提一下,那就是在洪衍武買字畫、買印石的過程裡,他還意外地撿了一個大漏兒。

敢情在當下這個時期,正是文物商店門市部收購業務開始變得繁忙的時候。

這即是因為社會風氣在變得寬鬆,也是托了電視機的福。

因為好多想買這玩意的人錢湊不夠手,又抵製不住像在家裡看“小電影”的誘惑,才會紛紛把家裡一些保存下來的值錢玩意出售。

有個帶白帽子的回族老太太就是這樣,想以不低於五百元的價錢出手一個祖母綠寶石戒指。

可去了“榮寶齋”,那兒卻認為她的東西隻是翡翠,開出的最高價格才二百八十塊。

至於“萃文閣”、“英古齋”這些專營印石玉器的門市部,又因為戒指托是金質的,礙於規定不敢收。連看都沒仔細看,就讓老太太把東西送去銀行。

就這麼著,可就讓在“萃文閣”裡碰巧旁觀,聽了經過的洪衍武逮著了。

他一看老太太那戒指的戒麵綠得都要冒油,足足有十克拉,戒指的抓腳是阿拉伯風格。心裡就先信了五分。

再轉念一想,就是買著翡翠,他也不算虧啊。何況那戒指又如此漂亮,“糖心兒”要是戴上,那簡直沒挑兒了。

因此他就追出去了,一問價錢,痛痛快快掏了五百塊給拿下來了。

隻不過,這東西買到手後,他倒並沒有急著送給“糖心兒”,而是耐心在等一個比較適合的機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