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兆慶(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749 字 2024-03-24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趙慶的身上有表,那是父親給他的。可他很少用來看時間。

這一因為農村人向來是看天兒過日子的,不大有精確時間的概念。二是他那表掏出來也不太“方便”。

確實的說,是塊老舊懷表不說,外觀也過於驚世駭俗。

金質表殼布滿了機刻雕花,正中間還鑲嵌一顆晶瑩剔透的鑽石,表殼裡麵是銅胎琺琅表盤和金質指針。還彆說打開看了,真要拿出來一亮,在這日頭底下能晃了人眼。

像他這樣補丁套補丁的人,又怎能不惹人懷疑?多半會招惹來沒必要的麻煩。

因此趙慶出了觀音院西院,還是習慣性地憑天光估量時間。

而望著前方觀音院的過街樓,他心裡更不由欣喜地盤算著,今兒既然多掙了好幾塊錢,不如給家裡買些東西帶回去。

說真的,收雞蛋確實是個好營生。

村裡的雞蛋價錢賤,供銷社收購價才五分錢。而他按七分錢一個的價錢收,村裡人既不用出門,又多了收入,家家兒的雞蛋都樂意賣給他。

反過來城裡人吃不著,這些新鮮的雞蛋弄到京城就能賣一毛二一個。每次帶上四百個雞蛋,跑一次,就能掙二十。

這對於苦哈哈乾上一年,靠工分才能掙七十塊錢的農民來說,無異於陡然而富。

他跑了這多半年,不但把家裡的債都還清了,還讓父母的生活提高了一大截。現在就是大隊書記家,恐怕也沒他家吃用的好。

當然,並不是沒有村兒裡人想著效仿他,自己弄雞蛋出村兒去賣,想多掙幾個錢的。

可山路崎嶇顛簸又遙遠,這些人,都無一例外地吃夠了雞蛋破損的苦頭。

他們都沒有他的這份口才和這份頭腦,懂得用山貨和鮮菜疏通水泥廠的司機,借助公家的汽車來運送雞蛋做買賣。

再說他們也舍不得下本兒投入,更不敢獨身來京城。即使賣,也去隻會去縣城裡賣自家積攢的幾個雞蛋。價錢上不去不說,跑一趟也不劃算。

人和人,有時候就差這麼一線。

夏日午後的陽光是最熱的,把趙慶的臉曬得汗津津、紅噴噴的。不堪炎熱的他,很快作出了決定,不去西單,不去王府井,而是就近直奔前門大柵欄。

他背著已經空了的大藤筐,輕車熟路地出了胡同口,自去自新路的副食店對麵的站牌下等候公共汽車。

那裡的“5路”一趟車直達,票價七分錢。等坐到了前門站,下車就是廊坊頭條的路口。

趙慶如今可對京城算是熟悉極了。自打他從年底開始收村裡的雞蛋進城賣。很快,他就幾乎把整個京城都轉悠遍了。

這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兒,尤其是對他這樣的一個農民。

其實龍口村裡的本地人,像他這麼大的小夥子,還沒進過房山縣城的有很多呢。少一部分人算有見識的,也隻是去過良鄉和長陽。

他可算是除了知青以外,龍口村裡年輕人中唯一的一個京城通。

而他之所以這麼與眾不同,敢獨身闖京城,這就得感謝他的父親了。

他的父親不但教給了他一口地道的京片子,為他在語言交流上掃清了方言的障礙。而且更是打小就給他講述京城的地理和風貌。

像什麼東單西四鼓樓前,五壇八廟頤和園,前門樓子大柵欄,北新橋兒的大海眼……

對他來說,很小的時候就耳熟能詳。

還有什麼“酒滿敬人,茶滿送人”、“渴不死東城、餓不死西城”和“吃麵吃麵不就蒜,不如來碗飯。吃麵吃麵不擱醋,炮打西什庫”,這一類描述生活和禮儀方麵的京城民謠。

聽得多了,他更是如數家珍。

甚至他的父親在家裡還經常這樣地開口說話。

“這事要是到了京城呀……”

“這東西要擱到京城去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