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啊,電影(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466 字 2024-03-24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洪衍武正為今後的事情苦思無方,事情恰恰就有了轉機。當看到菜市口電影院門口如潮人海之後,一個想法迅速在他腦中出現——倒電影票啊!

於是他馬上就順勢跟“小雷子”提出來,想在菜市口電影院做這個生意。

當徹底弄明白洪衍武的意思後,本來被嚇了一跳的“小雷子”,心裡戒備卻瞬間消除,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下來。而且說實話,他還挺欣賞洪衍武這份兒靈感的。

隻不過另一方麵,畢竟電影票的價格太低了,即使加價毛八分的賣出去,又能獲利多少?再說,還有可能賣不出去,砸手裡多少張就是賠多少張的錢啊!

所以“小雷子”認為,靠這個或許能賺點兒小錢,但要想養活三十來口子人,恐怕是相當困難的。

那麼,在洪衍武隨後提出可以給他分一些利潤的時候,他就徹底當成了笑話來聽。不僅非常大方地推辭掉了,而且還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洪衍武他們今後掙得錢還不夠吃飯的,隨時歡迎來找他蹭飯。

對此,洪衍武則笑而不語,隻是親熱地拍了拍“小雷子”的肩膀。

確實,如果現在他現在跟任何人說倒賣電影票能賺到錢,肯定都會遭到嘲笑,說他腦子有病,或者說得委婉一點,這家夥吹牛。

這可就是眼光與見識,相隔一世的差距了。

這個年代,人們幾乎可以說完全沒有任何商業與經濟領域的常識。還沒有人懂得薄利多銷,積少成多的道理。

這一點,恐怕要到尹盛喜靠在前門賣幾分錢的“大碗茶”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商貿集團,大家才會搞明白

這個年頭,更沒有人了解什麼投機理論。不懂得超常利潤隻有在需求與供給不對等的情況下才會產生。

這一條,也隻有當日後實行價格雙軌製,“官倒兒”盛行的時期,廣大人民才會清醒地認識到。

實際上,這門生意在洪衍武看來,簡直可以與在濱城倒賣海參相媲美,絕對是一座潛力無限,有待挖掘的金礦!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一門好的生意,主要就是由兩個方麵構成的。首先是市場規模,其次就是需求與供給關係。市場規模龐大,需求多、供給少當然是最美好的狀態,而相反就是最糟糕的情況。

說白了,也就是物以稀為貴,一個最簡單不過的投機理論!

那麼電影票又符合不符合這種情況呢?

當然符合!而且是再符合不過的了!

實際上,如果從市場規模來看,以1977年為例,據統計,當時京城的常住人口是八百七十一萬人。可當年全年觀影人數,就達到了兩億六千三百八十三萬餘人次。

計算起來,這就等於京城所有人平均一年要觀影三十三次,可見這是一個有著多麼龐大且旺盛的市場!

如果再從需求一方來說,當年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極為匱乏的。

在過去那個時代中,看電影是人們生活中,除了和聽廣播之外,主要的精神娛樂方式。不但學生愛看電影,家庭婦女愛看電影,各單位職工愛看電影。小青年談戀愛也愛在電影院。

現在的人們已經很難理解當年人們對電影的喜愛和熱情。如果你身邊有經曆過那個年代的親人朋友,隻要詢問他們當年對於看電影的感覺,大多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

“如果知道有電影看,那麼一起床就會覺得是個好日子”,又或是“小時候進了電影院,就跟進了天堂似的”。

這話聽起來有些誇張,可這就是事實。如果不信,從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細節中就能得到證實。

當年的人們對電影台詞簡直到了爛熟於心的地步。每個人都如饑似渴地吸收電影裡的人物性格和隻言片語,誰要不懂,就沒法跟大家相處。

最流行的台詞,像“讓列寧同誌先走”(《列寧在1918》)、“我胡漢三又回來了”(《閃閃的紅星》),至今還大有人在說。

其他如“下吧,下他七七四十九天,我才高興呢。”(《戰洪圖》)、“天靈開,地靈開,妖魔鬼怪快離開。”(《森林之火》)、“衝上去的,賞三兩大煙土!”(《突破烏江》)、看在黨國的份上,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南征北戰》)……這些也都成了人們生活裡的常用甚至必用的語言。用在特定的語境中,沒有人聽不懂。

就連人們的外號,也儘是取自於電影裡的人物。鬆井、老狐狸、六百工分、翻譯官、周扒皮、馬小飛、解老轉、白桃花、顧調度、布哈林……

除此之外,甚至還有更誇張的情況出現。

比如說有的時候,單位或學校會集體組織觀看電影,就常常會出現某個人一直走在電影情節的前邊的情況。這樣的人會一句跟著一句地說台詞。角色尚未開口,他先說出來,角色說上句,他接下句。

要知道,當年電視機可遠未走入百姓的生活之中。能做到這種程度,那不知要看多少遍電影,絕對已經超乎正常人所能理解的範疇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