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還有另外一種“鞭”,就是本地產的“鋼鞭”,也稱為“查鞭”。
這種“鞭”分大小兩種,小的能頂瀏陽“小鞭兒”倆,大的鉛筆粗細,是土色鞭炮,引線長,裝藥量也多,爆炸時產生的聲響也大,因此價格也要高一些。一百頭“小查鞭”賣三毛,“大查鞭”四毛,規製和價格計算方法和“小鞭兒”相差不多。
而除了上述兩種“鞭”之外,剩下的“大二踢腳”、“小二踢腳”和“麻雷子”,就要劃分在“炮”類裡了。
這三樣東西由於威力巨大,基本上是脫離孩子娛樂的範疇,專屬大人鐘愛的種類了。
“大二踢腳”的價格是五分錢一頭,小二踢的個頭雖然比大二踢腳要小一些,響聲也沒有“大二踢腳”那麼大,但它價格比較便宜,在商店的售價是七分錢兩頭。
不過聲音最響,個頭最大,價格也最貴的,還屬是“麻雷子”。
這種“炮”售價五毛,十響一“掛”,俗稱“十響一麻雷”。它的藥筒使用不少麻纖維來捆紮,因為裝藥量大,所以燃放起來聲音也特彆的響,而且還能看到明顯的閃光,感受到明顯的餘震回音。
最後還得再說說幾種“煙花”,這個年頭沒有“滴滴筋兒”,但有一種最微型的煙花比較適合女孩子,叫“耗子屎”。
這名字是有些不雅,但很形象,也很有趣,灰色的小粒,真跟耗子屎差不多。它燃放時響聲不大,點燃後在地上打幾個滾,刺出幾下藍色的火星,最後躥到半空中,螢火蟲似的就沒影兒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製作難度較高,定價才一分錢一個,賺不到什麼錢,反正一進入八十年代,這種煙花很快就絕跡了。七零後的孩子們,如今聽它大概如天寶往事一樣不可思議。
和“耗子屎”命運差不多的,還有一種三分錢兩個的“鑽天猴兒”。這種廉價煙花也挺有意思。一根小棍兒上粘裹著藥筒,點燃後,它能拖著長長的火尾巴飛到天上,同時還帶著尖銳的哨聲兒。
或許也正是因此,老百姓把它和騰雲駕霧的孫大聖聯係在一起了,才會有此得名。
至於其他的,那也就是“炮打雙燈”、“夜明珠”、“九鳳朝陽”和擺地上的“盒子花”這類通俗煙花了。
這些品種製作簡單,價格也貴,應該是煙花廠家一直熱衷生產的主要原因。應該人人都燃放過,也實在沒什麼可多介紹的了。
不用說,從洪衍武的角度看,他早已經過了對燃放鞭炮最感興趣的年齡。買炮就為圖個吉利,真讓他去放反倒怕麻煩。那麼整掛的一千響“大查鞭”自然就是首選,二話不說先買了八掛。
此外,他對“耗子屎”和“鑽天猴兒”還有點懷舊的興致,也一樣買了二百個。
最後,那就是得照顧一下陳力泉、小侄子和洪衍茹的興趣了。於是,洪衍武又買了兩千響“小鞭兒”給洪鈞,買了一百響的五分“二踢腳”給陳力泉。為洪衍茹也買了八個最貴的“盒子花”。
總之,老洪家是鳥槍換炮,破天荒地在買花炮上楞花了八十六塊二。
至此,“忙年”全部內容算是完美結束,仨大一小四個人懷裡都抱得滿滿的。他們高高興興一起在旁邊的小吃店裡各喝了碗“藕粉”,這才心滿意足回了家。
可不成想,才剛進家門沒多會兒就挨了頓數落。
因為就在他們一起從西院的陳家,把各樣年貨往東院倒騰的時候,就在洪鈞拿著新買的衝鋒槍滿院兒瘋跑的時候,洪衍武的大哥下班回家了。
洪衍爭脾氣急,一瞅見買了這麼多東西,再一聽說是洪衍武掏錢買的,他站在當院可就急眼了。把推著的自行車馬上撂在一邊,急火火拉著洪衍武就衝進了自己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