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買鞭炮(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4643 字 2024-03-24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年貨”是個具有廣泛含義的詞兒。雖然以吃食為主,但還包括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具體可分為飲食、衣著、日用、迷信、玩耍、點綴六類。

所以洪衍武和陳力泉根本沒在家吃午飯,為了采購其他的東西,就直接又跑了一趟王府井。

與過去的十一個年頭相比,1978年春節前夕的王府井有了極為重大的突破,變得年味兒十足。因為今年在百貨大樓門前廣場,已經設起了年貨攤點。這可是百貨大樓自“運動”時期起,首次開展節日營銷活動,吸引了難以想象的人群圍在這裡購買最新的家用。

洪衍武和陳力泉的購物情緒也一下被彩旗招展、人頭攢動的景象煽動起來,一頭紮了進去,等他們再出來時,手裡就多了個十塊錢的鐵皮衝鋒槍和三雙男式新棉鞋。這是他們給家裡青壯老少其他四位男性準備的禮物。

之後,他們隨便在附近的飯館裡墊了墊肚子,就又進入百貨大樓轉悠上了。總共買了兩根“英雄”鋼筆,一刀紅紙,三條尼龍紗巾、一打手絹、一打男襪,一打女襪,三斤“春芽銀毫”的好茶葉,還有兩盒點心、兩袋代乳粉、兩罐出口轉內銷的酸黃瓜。隻是因為手裡沒布票,衣服和布料是不用考慮了。

而正當他們正要步出百貨大樓時,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人品又再次爆棚。商場的廣播竟突然傳達了一條最新指示,廣而告之,說今天每人不要本兒可以買兩斤半高級糖果。

因此他們又及時加入到糖果櫃台前長龍似的隊伍中。最後不但非常幸運地得到了有“燕京第九景”之稱的張秉貴親自接待,見識到了他那傳遍天下的“一手兒準”和“一口兒清”的絕活,還難得地買到了“高粱飴”、“黃油球”、“小人兒酥”和“酒心巧克力”。

隻可惜那傳說中三顆糖就能衝出一杯牛奶的滬海特產——“大白兔奶糖”,還是沒戲。

用已六十高齡的張師傅話說,“對不起,一直沒貨。您真想買,也隻能委托去滬海出差的熟人代買了。”

不過即使如此,被曆史小小撩動了一下情緒的洪衍武也深感滿足了。因為短短的一天之內,他們買到的東西已經遠超他一開始的預計了。實打實地說,目前唯獨還欠缺的必備之物也就剩下鞭炮了。

就這樣,回家眼看座鐘已近下午四點,在把這些買來的雜物放下之後。洪衍武、陳力泉就又和洪衍茹一起去了“萬壽西宮”的幼兒園接侄子。等帶上洪鈞之後,他們又去了南櫻桃園買鞭炮。

當年,鞭炮不像可如今有這麼多的專售點兒。除了全城幾處不多的土產品商店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在一片地區的主要街道上找其他商店代賣。

至於這些代賣商店種類並無一定之規,關鍵還是看地理位置。副食店有之,化工商店有之,五斤商店也行。

而在存放和消防上,也並沒有什麼特彆的措施,隻是整齊的堆放在櫃台之後的貨架上麵。甚至在燒著大號煤爐的屋裡,能把鞭炮明目張膽撂在近距離的櫃台上,也根本沒人擔心著火,更沒人意識到其中隱含的重大危險。

可說也奇怪,當年卻很少聽說代賣店內有鞭炮引燃著火的事件發生,也不知道是人民群眾素質太高,還是老天保佑的緣故。

南櫻桃園的代賣點兒就在西北路口的一家頗大的五金商店內,因為空間不小,這裡的鞭炮種類在當年算比較全麵的。

其實當年流行的品種要和今日比較起來,差距還是挺大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當年以鞭炮為主,沒有大型禮花。全部加在一起不過十幾種,且幾乎都是比較傳統的品類。

當然,在這其中,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說,鞭炮鞭炮,小的叫“鞭”,大的才叫“炮”,

“鞭”中最便宜的種類,就是湖南瀏陽產的“小鞭兒”。暗紅色包裝紙,“鞭”也是紅色的,規格分為一百頭、二百頭、三百頭、五百頭、一千頭和一千二百頭的,價格以兩毛一一百頭為單位往上累計。

這種炮因為個頭小,裝藥量少,所以燃放起來響聲也小,甚至用手指甲夾著它的屁股直接在手上燃放也不會傷到人。同時因為價格便宜,是當年京城孩子的最愛。

可即使這樣,由於社會整體消費水平低。小孩兒把這種“小鞭兒”買回家去,也很少有燃放整掛的。通常情況下往往是小心翼翼拆解下來,一個個單獨燃放。即使有啞炮也會掰開點燃其中火藥,美其名曰為“刺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