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終於到了收獲的季節了!由於手裡的海參存量太大,這次洪衍武再出手已經不再是獨挑大梁了,而是五路齊動!
第一路,是他自己帶著“小百子”照樣行走於招待所。
第二路,是他讓陳力泉和“大將”給“三戧子”和“蝦爬子”保駕,一起去小市場上散貨。
第三路,是他又找了趟“老肥”,以每斤提五塊錢的標準,讓他介紹濱城的關係戶和熟人,往外銷貨。
第四路,他還用同樣的條件,把韓瑩、向紅和樊綱都發動起來,通過他們濱城的本地關係尋找買家。
額外提一句,這向紅可不光是韓瑩的朋友了,從婚禮之後她就和“蝦爬子”勾搭上了,現在也算是“海碰子”的準家屬了。雙重身份,自然更加放心。
至於最後一路,那就是洪衍武還跟謝經理說好了,願意以四斤換一箱的固定比例,通過他的門路弄些茅台酒。
就這樣,洪衍武把他在濱城現有的,能動用的所有關係都發動起來了!
他要的不是彆的,是以最安全的方式獲利,是一個“快”字!
另一方麵,市場行情也誠如幾個“海碰子”們描述的一樣,狂熱的溫度簡直能把水燒開了。
因為有句話說的好,“人民就是汪洋大海”。一旦發現其中有利可圖,短短的時間內,數以萬計的市民便迅速參與到其中。廣泛的民間資金就像源源不斷的小溪與河流一樣,自發自覺地彙聚到海參市場這片“茫茫海洋”之中。
同時一個接一個有關海參帶來財富的誇張故事也開始在大眾中出現。
比如說,有個老頭拿了兒子娶媳婦的錢按六十塊一斤的價碼買了十斤,才過了一天轉手一賣就賺了六十塊。可事後他還後悔呢,因為馬上價錢都要奔七十去了!
還有人說,有個“海碰子”欠了一屁股債,今年手裡好不容易存了五十斤海參,就是為了還債用的。
他一直想等著高價賣出去,可沒想到“國慶節”前海參成了白扔的價,人就給氣病了,都拉到醫院裡搶救去了。
但更沒想到的是,等他回家養了一個月的病,海參居然又漲到天價了。現在他一出手,徹底發了。不但舊債還清,還白落了三千塊,這輩子都不用再去“碰海”了。
像這樣的帶有強烈心理暗示的故事每天都在製造、在發酵,最先投入的人們全都以身作則似的,用自身獲利的實證,不斷引誘著更多的人卷入其中。
於是人們的貪欲猶如烈火被煽動起來,在這種一夜暴富的社會心理推動下,“羊群效應”形成了,海參的價格也產生了猶如原子彈鈾裂變效應。
彆說七十元、八十元,九十元,甚至海參沒怎麼樣就跨越了百元天價大關,向著漫無邊際的茫茫宇宙行情進發!
可越是這樣,參與倒賣海參的人就越來越多,海參的價格也越來越畸形。
實話實說,洪衍武千方百計從脆弱不堪的市場中,提前囤積三噸半淡乾海參的舉動,到底在其中起了多少推波助瀾的催化劑作用,就連他自己也沒辦法準確估量。
反正在種種因子累計的情況下,他確實改寫了濱城的曆史,讓濱城人取代了長春人,成為了建國之後第一次領略到了什麼叫“為錢而瘋狂”大眾群體。
而事實上,儘管洪衍武他們此時把海參毫無保留地投入市場,海參價格也沒任何因此止步的跡象。並且他們放出多少貨來,都不用發愁賣出去。
因為無論是招待所裡出差的旅客,還是小市場裡的普通市民,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前仆後繼、不惜血本地搶購海參。
最典型的寫照就是濱城的七個大市場的門口。
這裡每天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市場外麵的人炒賣海參的遠比裡麵買其他農產品的人要多好幾倍。而這裡的主力軍也已經由退休老人,家庭婦女迅速轉變為年輕力壯的在職人群。
許多人都不上班了,要麼曠工,要麼請假,每天都不錯眼珠地泡在這裡。
想想就知道,濱城一個人一般一個月才掙幾十元錢的工資,而幾斤海參幾經倒手就可以賺到一年的工資,這不比上班強太多了!
而且這絕不是不是幻想,不是水中月、鏡中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太多的人已經成為這方麵的榜樣了!
沒人顧得上去深思“國慶節”前還隨處可見的低價淡乾海參,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變成了難得一見,讓人狂追熱捧的“銀元寶”。
也沒人再關心海參會漲到什麼程度,更沒人再想一想眼下的價格是否合理,大家隻關心一件事——到底去哪兒才能找到更多的海參現貨用以倒賣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