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好事連連(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804 字 2024-03-24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或許是真應了那句話,“暗中害人災殃伏,行善積德神明幫”。

洪衍武他們替幾個有實際困難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之後,他們這夥“海碰子”的扶危濟貧之舉,似乎也真的把好運氣接二連三地引到自己身上來了。

首先是9月27日“中秋節”當天,隨著新一批的秋季海貨按期補充進了水產公司的庫房,全濱城的水產商店,迎來了多年來規模最大、幅度最大的一次降價。

那位周副總大概是把所有的勁兒都使出來了。

他竟然把五十頭的海參又降了七塊,定價為十八塊一斤,八十頭的海參又降了五塊,定價為十五塊一斤。

同時,四頭、八頭、十二頭的“對蝦”分彆下調了六元,五元,四元不等。

鮮扇貝和乾貝也跟著降了兩元,四元不等。

就連新上市的“海蜇”也比往年,每斤便宜了一塊錢。

等於越是貴的東西調價越狠,像“蝦爬子”、“鮁魚”、“刀魚”這類的廉價海鮮則維持原價未動。

這自然讓全濱城的民眾樂得嗷嗷直叫,“海碰子”們則氣得想要跳崖自殺。

於是周副總很快就在民間名聲鵲起,迅速成為了普通老百姓人人稱頌的“萬家生佛”,成為了“懂得民間疾苦的青天大老爺”。

但同時,他也就成了“海碰子”們口中“不得好死”、“生孩子沒腚眼兒”的詛咒對象。

隻是罵歸罵,恨歸恨,另一方麵,“海碰子”們也是為此真的驚慌失措了。

誰也不知道,明天水產商店還會不會再降價。又一想到“中秋”、“國慶”馬上就要過去,入秋以後“小市場”要海參的人就更少了,好多人甚至連婚宴的錢都顧不上賺了,本能地把家裡的存貨拿到市場上拋售。

這麼一來,才不過一兩天的功夫,全城的“小市場”就如雨後春筍一樣,湧現出特彆多扛著麻袋的“海碰子”。

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是,海參私下交易的價格也跟跳水似的下去了。不但突破了洪衍武界定的七塊標準,還眼瞅著要往六塊以下走。

當這個消息穿到洪衍武耳朵裡,他的眼睛當時就亮了。

他深知周副總這一步昏招,徹底挑動了“海碰子”們的敏感神經,等於是把濱城所有的存量海貨都給硬逼出來了。

而像這樣的特殊時機絕不可失!一旦失去,將不再來!

所以他當機立斷,讓所有的“海碰子”馬上停止“碰海”,哪怕去水產商店高價購買,賠錢把人家訂的海貨補足,也不能自己再撈了。

跟著他就是公然宣布,“發財的機會到了!全部人手,一律回濱城收海貨!”

在這一聲令下之後,若用今天的話來形容。就是1977年濱城的海參市場上,一場空前的“爆買”行動開始了。

兩天之內,這個小集團的所有人,摩拳擦掌地分頭撲向了濱城最大的七個“小市場”。

除了洪衍武為保險起見,用自己的錢為大家留出了一千塊做備用資金。其他人都幾乎花光了他們能動用的每一分錢。

最後連公帳帶私人,一共收上來四千二百八十五斤的海參,均價是五塊六毛錢。

至此,他們已經擁有了整個濱城海參年產量百分之二左右的份額了。

這個數字究竟意味著什麼?

儘管其他的“海碰子”還並不了解,可洪衍武心裡卻清楚,在這麼無序且脆弱的市場裡,這個數字已經完全可以掀起一場如龍卷風一樣的價格風暴了。

果然,後麵的情況演變一下就變得讓人樂觀起來。才剛過完“十一”,這個曇花一現的低價錢就馬上消失不見了。

並且僅在五天之內,“小市場”的海參價格就反彈了近三塊,最後停在八塊五毛錢左右不動緩了,讓這幾天沒管住手,低價拋售的那些人後悔不已,捶胸頓足。

這一方麵是由於市場恐慌情緒逐漸褪去,“海碰子”們恢複了一定的理智,產生了惜售心理。

另一方麵,那些每年旺季固定到濱城收海參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最先明白過來,忍不住也出了手。

再加上現貨海參又被洪衍武他們一口氣吃下了一大批,市場上的現貨量已經大大不足,才會產生這種讓大多數人出乎意料的結果。

這也就是說,洪衍武他們現在如果在“小市場”原地不動把收來的貨賣掉,已經妥妥賺了近萬元了。就這一件事,就把大夥兒都樂壞了。

有了好處,自然也不能忘了朋友。

洪衍武想起了楊衛帆前段時間的慷慨饋贈,他就和陳力泉帶著用他們自己的錢收來的一百斤海參跑到“老鐵山”,想把這些海參作為對楊衛帆回禮,讓他跟著發筆小財。

即使楊衛帆不缺錢,那還可以饋贈親友呢。

或許還真的是“好人有好報”。這次見麵,洪衍武和陳力泉“不忘朋友”之舉,不但換了楊衛帆一句“夠意思”的誇讚,而且竟然又白落了個天大的好處。

楊衛帆居然告訴他們,“國慶”之前,上頭那個副司令已經正式提拔自己成連長了,而且還下令把他手下的幾個刺兒頭下屬都給調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