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洪衍武最感興趣的當屬“紅燒燈籠海參”和“糖醋黃花魚”,不過究其原因卻有點庸俗,完全是價格便宜導致的。
因為像“燈籠海參”的原料選用的都是五、六十頭一斤的大刺參,若是在京城以“蔥燒海參”聞名天下的“豐澤園”,現在點上這麼一隻整參就得上千塊,可這道菜一份六隻,才賣五塊錢。
與之相仿,按“糖醋黃花魚”的原料看,現在價值四千元一斤的三斤野生大黃花,此時才兩塊錢一條。所以洪衍武這小子每吃一口都覺得太劃算了,心理享受遠超味蕾帶來的快樂。
陳力泉性子樸實,最喜歡吃的自然是最直白的菜式——“溜魚片”。
這道菜是傳統魯菜做法,把“牙鮃魚”片成薄薄的四方形,再澆上濃汁,吃一口嫩滑、細膩、濃香,因為材料新鮮且沒有刺,口感遠勝一般魯菜用的河魚,實在是出類拔萃!
讓“小百子”最滿意的卻是“焅大蝦”,這也是“海味館”的一道名菜,說起來其實就是“油燜大蝦”的原型。同樣是材料選用上佳,四對三兩一隻的渤海灣大對蝦,才買兩塊五。皮酥肉嫩,又鮮又香,不虧為人間美味!
其實這也就是洪衍武他們趕上好時候了。在這個年代,物價既沒放開,有一身真本事的諸多名廚又沒退休,才讓他們花了十幾塊錢,就吃到了一桌現代社會萬金難買的海鮮盛宴。要是擱現在,哪怕“順峰”最頂級的席麵也做不出這個味道來。
事實上,在八十年代剛興生猛海鮮時,當年拿著高薪,在廣東、潮汕一帶做生猛海鮮的,麵對濱城同行的恭維,就曾連連擺手說他們真不是做的最好的,最好的師傅還是在濱城。
這可並不是這些人謙虛。因為當年連續好幾屆“全國烹飪大賽冠軍”都是濱城的,其中“海味館”的廚師有一人就獨霸好幾屆,靠的是“焅大蝦”,“原汁鮑”,應該說遠在粵菜海鮮之前,濱城的海鮮就享譽全國了。
但濱城菜的名氣一直也僅限於官方認可,在做生意上,北方人可沒有南方人的實際和精明,以至於再好的廚藝也沒能在民間成功推廣,獲得認可,實在是一件甚為可惜的事。
反正總地說吧,洪衍武他們一通“暴搓”,幾個人吃得連說話的功夫都沒有了,從拿起筷子就舍不得放下了,一直到消滅了大半,他們才有心思喝酒聊天。
而這個時候,“老刀魚”想起一件事來,就忍不住開口問洪衍武。
“小武呀,剛才聽你的意思,讓我介紹‘海碰子’給你,也是為了收他們的海參在招待所販賣賺差價吧?你有這樣的本事,來錢可太快了。那你們還跟我回去嗎?咱們再下海可就是奔著鮑魚和海參去了……”
“老刀魚”這話的意思很明顯,真正的深水區海水更深也更冷,那得受罪啊,哪兒有在這兒躺著掙錢舒服?所以陳力泉和“小百子”一聽,也都望向了洪衍武。
沒想到洪衍武毫不猶豫。“回去啊,肯定回去。老爺子,我在這兒掙倆錢也就是先‘染染身子’(行話,試試水深)順帶手兒的事,主要是為看看海參的行情到底怎麼樣,好為入冬雇船做規劃。可即使有了雇船的錢,不還得靠自己下海去找‘挫虎龍’嘛。所以呀,跟您學‘碰海’才是正事。我要偷懶貪財,入冬可就下不了海啦。”
“老刀魚”一聽,便很欣慰地笑了笑,由衷地誇獎他。
“好小子!看來你還沒把要緊事忘了,我還怕你見錢眼開,忘了你爸爸呢!行,是個明白人,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明天哪,我不僅要帶去找‘海碰子’,咱們也得找人,把你們缺的工具給補足了。這樣才好下海哪……”
洪衍武樂了,趕緊舉杯。
“那就謝謝您啦。咱爺倆乾一杯吧,反正您請客,不喝白不喝……”
本來挺好的,聽到最後一句,“老刀魚”真有點哭笑不得了。
“你這臭小子!喝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