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論如何,這些家國大事也不是她一個小女子能夠左右的了的。
想到這裡,王元元忍不住搖了搖頭。
她現在隻希望國都內的這些變化不要影響到她們的生活,也希望恒王能夠平穩的度過現在的時刻,不致於被卷入到紛爭中去。
晉皇宮
晉國君不過看了一會兒奏折就覺得頭暈目眩,他放在手中的奏折,把身子往後靠在了椅背上休息。
如此休息了一會兒後,他方才覺得身體的氣力恢複了一些。
晉國君再度睜開眼睛,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奏折,他露出了一絲苦笑。
他自少年時起就身體健壯,思維敏捷,做事無比的順利,也因此,他竟誤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心性也越來越高。
可到了暮年,身體的疾病讓他知道有些事情他現在已經力不從心了。
想到這裡,晉國君的眼中閃過了一絲不甘。
他是個有個宏大理想的國君,他希望能夠統一山河,成為舉世的明主。
這些年他也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晉國的發展雖然偶有不順,但大體上都很順利。
前些時日,他更是借著楚國內亂的時機,使得晉國成為當世第一大國。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們接連去世,他的身體也因受到打擊徹底垮了下來。
他一向是一個極有意誌力的人,曾經他也曾憑著自己的意誌力克服過身體帶來的不適感。
可那個時候的他身體雖然偶有病痛,但元氣尚存。
不像現在,他即便想要憑借意誌力克服身體的不適,也覺得力不從心了。
縱然晉國君不想承認,可他也不得不承認,他現在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自己繼續處理政事了。
而為了讓晉國不至於陷入如楚國那樣的內亂,他必須在他身體尚能支撐的時候,把這國君的位置傳給下一任國君。
至於這下一任國君的人選嗎?
晉國君首先想到了太子。
可說實話,太子其實並不是他心內最屬意的人選。
太子甚是賢良,對下也十分的溫和,他會是一個很合格的守成的國君,但若是要開疆拓土的話,他就不行了。
而眼下楚國、晉國還有齊國這三國雖然表麵上看著平靜,但他們三個國君都知道,終有一日,三國之間要分一個勝負。
在眼下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刻,他真的可以把晉國交給太子嗎?
如果果真把晉國交給了太子的話,他能實現他統一幾國的夢想嗎?
晉國君心知肚明太子是沒有那個才乾的。
並且他不僅了解太子的品性,也了解楚國君和齊國君以及齊太子的品性。
這三個人,一個心狠手辣,一個老謀深算,一個少年老成。
假若他真的把國君的位置交給了太子,太子能應付過來這三個人嗎?
想到這裡,晉國君忍不住歎息,又忍不住苦笑。
他的身體垮的實在太不是時候了。
假若他能像他的父親那樣再康健個二十年,他絕對能夠統一幾國。
到了那個時候,他就能夠放心的把晉國交給太子了。
可偏偏時不待他,又偏偏他最有才乾的兩個兒子都去了。
不對......
他其實還有一個兒子也很有能力,並且還很有魄力。
晉國君不自覺的想起了恒王。
可恒王也有他的問題,他的血統不一定能讓中原各國接受。
想到這裡,晉國君覺得更頭疼了。
晉國的眾位朝臣發現,晉國君最近越發的依賴太子了。
他開始將太子留在身邊,並且向太子傳授治國理政的方法。
聯想到晉國君最近的身體情況,眾人對朝中局勢的認識也越發的清晰。
如果這個時候,純王和康王還活著的話,那麼這兩人為了自己的私心或許會奮力一搏。
晉國權力的過渡也不會如此的平靜,但兩位王爺已經過世了。
餘下恒王和梁王等人,要麼就是雖有能力,但毫無野心登位,要麼就是雖有野心但無能力。
他們對太子的地位壓根就沒有任何的威脅。
“不知太子殿下可有聽說,恒王殿下愛女如命,竟是親自查驗大郡主的嫁妝,並且他聽人說馬家後院住宅較小,擔心大郡主在那裡住著不舒服,還想要在馬家附近單為大郡主蓋一處宅子。”一位朝臣和太子議完政事後,笑著和太子話起了家常。
他說的就是近日裡鬨的沸沸揚揚的事情,那就是恒王要在馬家附近另蓋一處宅子的事物。
太子還真不知道這件事情,因為他近日來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晉國君身上。
身為晉國最為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他不僅要陪侍在晉國君身邊,還要跟晉國君一起學習治國理政。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太幾乎瘦了一圈。
聽聞這朝臣說完恒王近日的所為後,太子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事不合規矩。
可………
想到恒王對家人的重視,太子不由得沉默了下來。
“馬家那邊怎麼說?”太子問那朝臣。
那朝臣聞言就笑道:“馬家自然不敢有什麼異議,不過有些禦史卻說恒王此事不合規矩,說大郡主怎能不在府內伺候婆母。”
“那這事兒孤怎麼沒聽說過?”太子聞言就笑著問那朝臣。
那朝臣聞言忙道:“因為王老大人他們把這折子給擋了下來,大人們說國君身體有恙,恒王這事兒又實在不是什麼大事,所以他們不好叫這些事情打擾到陛下。”
“既然老大人們已經有言在先,那此事就不要再提了。“太子不願意在這樣關鍵的時候為了這種小事得罪恒王,因此,他聽完這朝臣的話後,隻輕描淡寫的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朝臣之所以在太子麵前說這樣的話,其實主要是為了試探太子對恒王的心意。
至於他,或者說他背後的團體為什麼要拿此事來試探太子對恒王的心意,那就要說到此次晉國權力的過渡了。
以往,這種過渡總會有波折發生。
而但凡有波折發生,就會有借著此事翻身的人。
可這次的過渡實在是太平靜了,那些人找不到機會巴結太子,就把主意打到了恒王和梁王這些王爺身上,希望能找到他們的錯處借機討好太子。
但在此之前,他們要先試探一下太子對恒王等人的態度。
如果太子一力支持恒王他們的話,那他們就不能隨意對恒王他們動手了。
太子雖然表麵上不是很在意恒王的事情,可處理完政事後,他還是回了東宮。
一時吃完飯後,杯盞撤畢,太子和太子妃坐在內間喝茶說話。
太子狀似無意的說起了白日裡聽到的那樁事,並問太子妃可否知道。
太子妃豈止是知道,從一開始王元元就為了這件事進宮來尋太子妃了。
她對太子妃說,馬家這門婚事千好萬好,就是有一點不好,這馬夫人是馬峻的後母。
如果馬夫人是一位立身頗正的後母,那恒王和王元元也不會多說些什麼。
可這位馬夫人做的一些事情卻讓恒王和王元元決定不要讓大郡主和馬夫人住在一起。
原來大郡主的婚期原本是定在今年春上的,但是因為康王和純王的事情,大郡主的婚期一拖再拖。
而大郡主的嫁妝又早早的就送到了馬家。
起初,恒王和王元元覺得把嫁妝放在馬家也沒什麼,畢竟馬家好歹也算是世家。
可之後,恒王府的宮人卻在當鋪看到了大郡主陪嫁的幾個嫁妝。
這些嫁妝上雖然沒有恒王府的標識,可它們是恒王專門從南邊找工匠打出來的,這京城壓根就沒有這樣的樣式。
恒王聽宮人說完這件事情後,就讓人去打聽。
打聽出來的結果就是馬夫人看到大郡主的嫁妝豐厚,有些眼熱,就起了彆的心思。
她倒也沒有把大郡主的嫁妝全換了,隻是換了一些她覺得大郡主不會注意到的小物事。
可事情就是這麼湊巧,偏偏就在那個時候,被恒王府的宮人給發現了。
“這.....馬夫人也是官家夫人,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太子聞言瞠目結舌的問道。
太子妃無奈歎氣道:“馬夫人是續弦,聽說娘家不甚富裕。”
”那老三為什麼不直接退了這門親事?“太子聞言就問道。
“這門親事不是那麼好退的。一來大郡主和馬公子婚期都已經定了,若是恒王在這個時候提出退婚肯定要找一個合理的理由。可若是他們說退婚是因為馬夫人偷賣大郡主的嫁妝,彆人又不一定會相信。說不定還以為,這個理由是他們為了退親故意想出來的。”聽到這裡,太子不由得點了點頭。
確實,身處他們這樣的位置,無論做什麼都會被人編排。
太子妃繼續道:“再來就是雖然馬夫人行事有些不妥當,可馬公子著實不錯。恒王和恒王妃都不想因為馬夫人錯失佳婿。”
“所以他們才打算讓大郡主另府彆居,卻不退掉這門親事。”太子聞言問道。
“是的,並且恒王妃還說他們不想讓馬家因為馬夫人的事情成為被國都眾人議論的對象,所以他們打算隱下這件事情不提,隻讓馬大人和馬公子心裡有個數就行了。”太子妃對太子道。
“可如果這樣的話,老三難免會被人非議。”太子聞言就道。
“我也跟恒王妃說了,可恒王妃說恒王說了,他寧願自己被人非議,也不想讓大郡主受委屈。”太子妃聞言就歎息道。
太子聞言就搖了搖頭道:“老三這個人,也太重情了些。”
他話雖這麼說,可麵目卻輕鬆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