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們把釣魚這件誰都不上心的事情扔到了一旁,開始聊天。一連幾天,諾頓都來這裡報到,等著喬琳出現,他偶爾給她帶點花,偶爾帶點甜點,然後繼續上次沒聊完的話題。
諾頓也不明白,他為什麼跟這個小他三歲的姑娘,有這麼多話可以說。而且喬琳思路跳躍很快,往往這句還沒說完,又想到了另一個話題。
不過他跟得上她的思路,而且他也知道了更多有關她的事情。
喬琳不算是個清水,但是她確實住在清水家,她是清水二小姐的養女,主要任務是陪她解悶,諾頓是這樣理解的。
喬琳的過去與他截然不同。他是波士頓著名富商家的長孫,耶魯名校畢業,連名字都與父親和祖父如出一轍,人們會叫他“小諾頓”(junior),“愛德華三世”,就連日後的工作方向都已經安排好了,與他夢想的東西很不一樣。
喬琳則聲稱自己毫無夢想,解悶的養女兼女伴不需要夢想。她父母都是美國國籍,都是出身優渥的嬉皮士,她媽媽是在美國生下她的,所以從出生地來說她是美國人。在13歲以前,喬琳其實一直生活在美國,準確地說是加州。至於具體的血統,喬琳也搞不清楚,因為她父母身上的血統就很雜,拉美裔、華裔、瑞典裔、加裔、愛爾蘭裔之類的血統混在一起。不過她也不在乎。
13歲以後喬琳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先是爸爸因為意外離開了她們,再是媽媽因為疾病離開了她。她跟著她們過去一同流浪的嬉皮士群體開始在美國流浪,後來又流浪到日本,遇見了現在的養母。養母自稱是她父親的朋友,所以要收養她。喬琳厭煩了居無定所的日子,在15歲這年留在了清水家,扮演養女和玩伴的角色。
諾頓從她的話裡能隱隱約約聽出來,養母的精神狀態可能不太好,是那種會虐待她的不好,喬琳的皮膚太白了,他能看到那些她小心翼翼藏起來的傷。他假裝沒看到。他知道,喬琳喜歡現在的生活,因為可以讀書,不用擔心下一餐飯又在哪裡。
也許因為諾頓在她的生命裡是個過客,喬琳沒怎麼費力掩飾自己的處境,她坦率的程度自己都吃驚。
喬琳這個名字是她媽媽起的,因為她媽媽很喜歡那首多莉·帕頓的《Jolene》,特彆地給她改了名字,至於原名她也不太清楚,反正從記事起,她就叫喬琳了。
諾頓特意回去翻找了《Jolene》這首歌來聽,是一首有著輕快吉他配樂的鄉村音樂,歌詞大意是說Jolene是個很美的女人,歌手稱讚她的美無與倫比,祈求她彆僅僅因為美就奪走自己的男人。
喬琳媽媽也許有點失策,喬琳的頭發顏色不像歌詞裡是紅棕色,喬琳也沒有歌詞裡的綠眼睛,她的眼睛顏色有點像蜜糖,介乎於淺褐色和金黃色之間,盯著人看的時候能讓人融化。
但是這首歌也沒唱錯,她確實笑起來像春天的氣息,美得無與倫比。
作者有話要說: 歡迎大家來玩,目前是為愛發電,請大家一定要多多評論和收藏,這樣我才有動力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