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測量的時候,觀測者伸直手臂,將木板的下邊緣與海平麵齊平,不斷疊加木板使上邊緣與被測星體重合,然後得出星體高度的“指數”,然後與過往的海圖和星圖核對,繼而確定船隻所在的位置。
而且此法,並非張永或這些陰陽官首創。
早在鄭和出使西洋之際,就已經得到廣泛的使用。
當船隊在海洋之中航行時,通過觀日月升墜,以辨東西,星鬥高低、度量遠近,完成牽星為準,所實無差,保得無虞的結果。
也正是因為此術,方才使得鄭和在數次下西洋都能滿載而歸。
所以當張永聽到這陰陽師所言之後,頓時就深信不疑起來。
但是也正因為深信不疑,張永才在得知此事之後,神情開始變得越發凝重起來。
此刻回航,若是糧草不足以堅持到大明的話,那返程無異於送死。
可現在眾人所處,四周大海茫茫,看不到一絲陸地的影蹤。
接下來,自己和眾人又將何去何從?
難不成眼前就已英雄末路,死路一條了嗎?
張永想到此處,心中越發的不甘起來,自己的鴻鵠壯誌還未待實現,眼下就將身死道消於此,這讓張永如何甘心。
對麵的一種陰陽官和水手,儘皆知曉前路渺茫,麵露悲戚的同時,乾脆將目光全部朝著張永望去,等待著他的最後決斷。
而這邊的張永在初聞此事之時,也是一臉迷茫六神無主,不過忽然之間,張永卻想起了曾經的一件過往。
要知道當初在京師之時,張永第一次接過那《尋寶錄》的時候,曾經有幸聽過太子殿下描述這天下的廣博。
張永依稀記得太子殿下當初所言,似乎在大明的正南方,還有一片廣袤的土地,現在正處於荒蕪之中。
據說那片土地,地界寬廣不說,其上的物種和資源,更是甚為豐富,是一處不遜於大明的所在。
而現在他們遠離大明,那豈不是說,他們現在離那片土地,開始變的越發接近起來。
想到這裡的張永,原本暗淡無光的眼神,漸漸恢複了清明。
迷茫萎靡的神情,更是瞬間消失不見。
而張永的這般反應,也被麵前的一種陰陽官和水手也看在眼裡,眾人見到張永這副神情,心中詫異的同時,更是暗暗升起了一絲希望。
旁人對海外不了解,但是太子殿下肯定是一個例外。
要不然他怎麼能準確的描繪出《尋寶錄》上的種種呢。
想到這裡的眾人,心中漸漸升起希望,神情開始變得充滿期待的同時,目光更是片刻不敢離開張永的所在,聚精會神地等待著他的話語。
而張永也注意到了眾人的神情,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目光遙望南方,高聲呼喝道。
“既然眼下大明我們無法回去,那我們就去太子殿下所言的另一處所在!
向著南方,前進!”:,,,,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