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星科技這幾年搞過不少接待工作。
不管是世界各地的企業家來訪,還是華夏的相關部門過來考察,公司內部都有一套成熟的應對流程。
這一次歐洲航天局過來,自然也是可以輕鬆的應對。
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前麵的寒暄和公司介紹資料的內容說明之後,就開始進入到了正式的交流了。
這個時候,雙方說話的人不會很多。
當然了,到了討價還價的環節,肯定不會曹陽和韋爾納兩個大佬出馬,而是讓下麵的人去旁邊的會議室好好的溝通一番。
至於大佬,那肯定就是談一些高大上的東西。
“韋爾納,等會我們就可以去現場從頭到尾的參觀啟明星9號和MAX的生產流程。”
“不客氣的說,我們的火箭生產工廠絕對是世界最先進的。”
“大部分國家的火箭工廠,都是依靠技術工人手工來生產各種零件,生產效率是比較低的。”
“但是我們的工廠最大化的使用了各種自動化設備,許多設備都是全球頂級的設備廠家南山設備專門幫忙定製的。”
“更高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確保了我們火箭的零件質量,讓它的零件具備更加強大的通用性。”
“這對可回收利用火箭的生產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可以說要生產可回收利用的火箭,或者說要不斷的提升可回收利用的次數,提升自動化率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傳統的火箭工廠,哪怕是拿著我們啟明星9號的全套圖紙數據,也是沒有辦法生產出跟我們一樣水平的火箭出來的。”
該吹噓的時候,絕對不能客氣。
這一點,在跟歐美企業打交道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
你要是太謙虛,人家就當真以為你們公司的技術不行、質量不行了。
啟明星科技已經有那麼輝煌的曆史,就算是吹得再厲害,大家也隻會認為它是真的厲害。
“啟明星科技的自動化程度很高,火箭的生產成本肯定也可以做的非常低了。”
“這方麵的努力,真的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啊。”
韋爾納也很是厲害。
你曹陽不是在那裡吹噓自己的火箭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程度很高,傳統的火箭企業都比不上嗎?
那我就開始旁敲側擊的跟你談成本咯。
你現在承認自己的成本不是很高,到時候報價的時候就不好意思報的太高了吧?
畢竟韋爾納今天帶隊過來就是談論火箭發射的合作的。
歐洲宇航局那邊構築的星鏈衛星係統,哪怕隻是覆蓋歐洲地區的市場,也是至少需要幾千顆衛星才能滿足要求的。
如果要進一步的拓展一部分的市場的話,輕輕鬆鬆的就要超過10000顆衛星才行。
這麼多的衛星需求,涉及的火箭發射需求超過100次。
哪怕是每一次的成本降低100萬歐元,那也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數字了。
“理論上來說,自動化程度越高,成本肯定是越低的。”
“不過由於我們的自動化生產設備都是定製的,成本比較高。”
“所以初期的生產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隻有等到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慢慢的降低。”
“畢竟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最主要的目的其實不是降低成本,而是要提升零件的質量和通用性。”
曹陽不傻,肯定不會落到韋爾納的圈套之中。
你跟我談成本,我就跟你談質量。
反正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是有道理的。
兩人你來我往的交流了將近一個小時,旁邊中途離開大會議室去額外談價格的約瑟夫和趙思宇也是差不多把合作的價格給談了一個方向性了。
到時候兩邊的大佬再拍板,這個合作意向差不多皆可以定下來了。
當然了,涉及這麼大的合作,歐洲航天局那邊也是肯定要拿回去好好的彙報一下的。
……
“伱們居然同時生產十幾枚火箭?”
中午在飯堂包間請韋爾納一行人品嘗了一下羊城特色美食之後,下午直接就開始參觀現場了。
一進入到啟明星9號的生產車間,韋爾納等人就滿臉詫異。
作為歐洲航天局的局長,歐洲那邊主要的火箭、衛星生產工廠,他都是去參觀過的。
甚至對於火箭和衛星的生產工藝,他都是比較熟悉的。
他就沒有在任何一家工廠裡頭同時看到十幾枚火箭同時生產的場麵。
那實在是太誇張了。
畢竟對於大部分的國家來說,一年的航天發射任務,往往也就是十幾次而已。
現在啟明星科技的車間裡頭,一口氣就躺著十幾枚火箭。
按照這個節奏,人家一年的產量肯定不止現在看到的十幾枚了。
“我們的啟明星9號雖然是可回收利用的,但是每一次的發射回收之後,需要進行一係列的檢查,確保各方麵的性能沒有問題之後才會再一次的進行發射。”
“這個檢查和檢測的周期,大概是需要一個月左右。”
“有的時候個彆發動機或者零件需要更換的話,周期可能會更多一些。”
“為了滿足我們的發射需求,自然就需要同時擁有比較多的火箭才行。”
曹陽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這不解釋還好,一解釋韋爾納就更酸了。
啥時候華夏這邊的航天產業居然比歐洲強大那麼多了?
這個事情很難讓人接受啊。
“我聽說你們還在修建一座巨大的海上發射船,到時候可以同時在現有的海上發射平台上發射火箭,也可以在新修建的海上發射船上發射?”
韋爾納來啟明星科技之前,肯定也是對啟明星的情況做了一番了解。
啟明星的做事風格跟航天科技很不一樣。
各種傳統的航天人認為需要保密的消息,啟明星都是放在了官微上大大方方的對外宣布。
像是正在委托文衝造船廠修建的新的海上發射船,就是隔三差五的會有一些照片被直接放在了官微上麵。
“沒錯,到時候我們在海上有兩個發射的基地,在西北發射場和瓊州發射場也都可以進行發射。”
“如果有需要,極端情況下,我們每周都可以進行好幾次發射。”
“將來歐洲航天局如果有比較高的發射頻率要求的話,也是完全不需要擔心啟明星科技的發射能力的。”
無形之中,曹陽又炫了一把啟明星科技的實力。
這種一年超過100次的火箭發射能力,目前也就是啟明星科技擁有了。
對於傳統的航天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有衝擊力的數字。
果然,韋爾納聽了之後,沉默了好一會才繼續說道:“像是明天的火箭發射,是啟明星的例行發射計劃還是為了更好的給大家展示啟明星的實力而進行的發射呢?”
這一次,為了讓歐洲航天局的人全方位的感受一下啟明星科技的實力,曹陽是讓人安排了明天在羊城外海的一次發射工作。
畢竟做再多的介紹,都不如親自來一次全流程的實操。
“原本近期就有發射任務,正好你們這一次過來參觀,我們就稍微調整了一下發射安排,讓大家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啟明星9號的性能。”
啟明星科技的這種安排,絕對是讓歐洲航天局的一行人感受到了重視。
它們去過許多工廠參觀,可是沒有任何一家專門為他們發射火箭的。
當然了,人家曹陽也說了,這個是計劃範圍內的微調。
哪怕如此,韋爾納對這一次跟啟明星科技的合作,也更加有信心了。
因為他已經感受到了,這一次的合作不僅是歐洲航天局那邊求著啟明星科技,對方也是很有誠意的想要好好展開這個劃時代的合作。
將來正式的簽約活動,甚至可以在華夏這邊的領導們出訪的時候進行。
當然了,離開之前肯定也是要共同先搞一個意向合作儀式,把風給吹起來。
“曹,我相信雙方這一次的合作,一定會是非常有曆史性的,是一次雙贏的合作。”
韋爾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情,繼續跟著曹陽一起參觀著啟明星9號的生產現場。
之後曹陽又帶著他們去參觀了旁邊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星鏈衛星工廠。
總共要發射四萬多顆星鏈衛星,後續跟5G通信結合之後,也許需要發射的星鏈衛星會更多。
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方法去生產衛星,那肯定是不行的。
不管是生產效率還是生產成本,都是不能滿足要求的。
“韋爾納,我們的這個衛星工廠,是全球產能最大的衛星工廠,最大的產能是一年可以生產1萬顆衛星。”
一進入到車間,曹陽就給韋爾納放了一個大衛星。
一年的產能就是一萬顆衛星。
人類在過去那麼多年的曆史裡頭,總共都沒有發射超過1萬顆衛星吧?
啟明星科技這個搞法,實在是太震撼人心了!
“一年一萬顆?”
雖然韋爾納知道曹陽肯定沒有說錯,但還是忍不住反問了一句。
此時此刻,他的內心之中開始傾向於把歐洲航天局的星鏈衛星也交給啟明星科技來代工了。
這種生產效率,絕對不是法蘭西那邊的衛星工廠可以比得上的。
不需要曹陽多介紹,他都能感受到這種生產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了。
更加不用說啟明星那邊在衛星的關鍵零件和材料上麵,還有自己的獨到優勢。
“沒錯,我們的產能是可以做到一年一萬顆的,甚至有需要的情況下,我們也能進一步的擴大產能。”
“如果歐洲宇航局有興趣的話,我們後續也可以交流一下衛星代工的業務。”
像是手機和電腦這些產品的生產,曹陽是直接把它交給了比亞迪進行代工,自己是不怎麼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