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不是赫氏買不起,而是南山碳纖維更有性價比(1 / 2)

波音和諾斯洛普·格魯門的動作很快。

既然已經選擇了跟南山碳纖維接觸,那麼說明他們就真的擔心繼續不用南山碳纖維,到時候自家的產品在碳纖維複合材料方麵的運用會落後於世界。

華夏的廠家在用,歐洲的廠家在用,就連北極熊這個競爭對手也在用。

如果就它們不用的話,到時候花了更多的錢去買赫氏的碳纖維,結果性能還不如南山碳纖維的產品。

那就尷尬了。

“陳總,美利堅那邊對於南山碳纖維的製裁,相當於名存實亡了。”

“波音等公司都已經正式的跟南山碳纖維簽署了合同,要采購一批碳纖維複合材料。”

“現在看來南山碳纖維t1200的成功研發,還是起到了不小的刺激作用。”

陳清詳作為光威集團的銷售部部長,對於碳纖維行業的情況是非常了解的。

光威集團是做漁具出身,前些年才開始進入到碳纖維領域。

之後跟南山碳纖維合作之後,發展才進入到了快車道。

不過,光威集團主要做的是t300和t400碳纖維,更加高端的t700和t800,華夏隻有南山碳纖維能夠生產。

至於t1100和t1200,那就更加不用多說了。

“t1200都給搞出來了,實在是太厲害了。”

“當初南山碳纖維率先研發出了t1100碳纖維的時候,東麗和赫氏等國際巨頭估計都是半信半疑,覺得不大可能。”

“但是後麵的情況已經證明事實勝於雄辯。”

“所以現在南山碳纖維再一次的率先研發出了t1200的時候,估計大家都很快就選擇了相信。”

陳梁對南山碳纖維的情況也是非常了解的。

當初光威集團生產釣魚竿等漁具的時候,都需要從東麗等公司高價購買碳纖維原材料。

並且你就是有錢也買不到人家最高端的產品。

那個憋屈……

光威集團會開始生產碳纖維,就是因為不想過那麼憋屈的日子。

之後靠著光威集團自己的研發和南山碳纖維的異軍突起,最終才改寫了華夏碳纖維行業的曆史。

如今,隻要說到碳纖維材料,就沒有辦法避開華夏。

因為光威集團和南山碳纖維兩家公司的碳纖維產能,就占據了全球產能的60%。

並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的上升。

估計再過五年,全球80%的碳纖維都是華夏這邊生產的了。

有技術優勢,又有成本優勢,華夏的碳纖維材料絕對是可以把國際巨頭給打的丟盔棄甲。

“是啊,t1200碳纖維的出現,以及t1100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大規模量產運用,應該是給了波音它們挺大的刺激。”

“它們一直依靠的赫氏,在t800以內的產品上麵還能保持技術優勢,到了t1100上麵就已經明顯落後了。”

“哪怕是它們能夠很快就研發出跟t1100碳纖維複合材料類似的產品,估計市場也被南山碳纖維給占據了。”

陳清詳太清楚那幫巨頭的采購人員的想法了。

不涉及到核心利益的時候,什麼都好說。

一旦大家的想法有巨大差異的時候,那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美利堅赫氏跟波音等公司有很長久的合作。

但是一旦赫氏落後了,波音拋棄赫氏也是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搞采購的人都很清楚,這個世界上主要有兩種采購模式。

一種就是東瀛和高麗走的跟供應商共同發展的模式,甲方和乙方的關係,更多的是合作和共同發展。

哪怕是乙方落後了,甲方也會想儘辦法的帶著它一起走。

當然了,這種乙方不少都是有甲方的一些股份,或者是有其他千絲萬縷的聯係。

另外一種模式就是歐美企業的競爭模式。

你有某方麵的優勢的時候,我就把訂單給到你。

一旦有更加有優勢的廠家,那麼他們立馬就會拋棄你。

這兩種方式很難完全說哪一種更好,哪一種更不好。

隻能說各有優劣,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南山碳纖維現在的產品既然已經能夠出口到美利堅,那麼這就意味著相關的製裁已經名存實亡,那麼國際市場的需求就會很快的爆發出來。”

“到時候他們的產能也許又要不夠用了,找我們購買碳纖維材料的廠家肯定也會變多。”

“看來公司也需要提前考慮一下新工廠修建的事情了。”

陳梁靠著生產釣魚竿起家,如今把光威集團是徹底的做大了。

在南山碳纖維的幫助下,光威集團具備了t300和t400碳纖維的生產能力。

而陳梁也沒有止步於此,他親自帶著研發團隊,已經快要攻克t700碳纖維的技術了。

雖然這樣子會跟南山碳纖維形成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是大家的產品定位不一樣,其實競爭關係不是那麼的強。

就像是吉利、奇瑞也生產各種車型,星辰汽車也生產。

但是很難說它們之間有什麼競爭關係。

光威集團和南山碳纖維也是如此。

一個是做中低端產品,一個是做高端產品。

哪怕是同樣的t700碳纖維,性能也是有一定的差彆的。

就像是後世的一些西藥,同樣的化學成分,進口的就要比國產的要貴不少。

並且客觀的說,有時候進口的藥的藥效也確實是要更好一點。

因為人家的藥的純淨度等各方麵的的性能做的更好,最終的效果也就不一樣了。

南山碳纖維的產品,情況也是類似的。

當波音等美利堅公司都開始采購南山碳纖維的產品的時候,原本心中還有一些顧慮的其他公司,自然就更加不糾結了。

“依巴特,你確定從南山碳纖維購買t800碳纖維的價格比從美利堅赫氏那邊購買要便宜三成?”

保時捷總裁馬赫特現在的壓力也是比較大。

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洲那邊的情況其實是一直都沒有完全恢複。

所以相關的跑車等車型的銷量,增長有限。

但是公司的成本支出卻是一直都沒有怎麼下降。

為了讓財報更好看,他也是希望公司能夠在采購方麵做一些成本削減。

這麼一來,采購總監依巴特的壓力就大了。

“是的,這個價格已經再三確認過,是沒有問題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