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站在產業鏈的最前端去掙錢(2 / 2)

不過,跟他相反。

皮特其實是個華夏人。

原名叫做錢輝,進入到本特勒之後就給自己起了一個英文名。

就連郵箱地址都是錢皮特。

不得不說,有點諷刺。

“馮博,這個消息我也注意到了。”

“不過你也知道,華夏的很多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和論文,存在主觀臆測的情況。”

“我覺得你不用特彆的在意。”

“這南山技術有限公司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有研究熱衝壓成型,怎麼可能就會掌握相關的技術了?”

“很大的可能是他們在虛假宣傳。”

“反正華夏的很多學者發的論文把自己的研究內容吹噓的很厲害,實際上卻是沒有什麼東西。”

錢輝的態度跟馮博顯然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他看來,這個事情就是一個小插曲,不會對本特勒的發展帶來任何的影響。

甚至都沒有必要太過花費心思的去關注。

“你確定是這個情況?”

“可彆到時候大眾汽車開始使用熱衝壓成型零件的時候,我們的訂單卻是被他們給搶走了。”

馮博將信將疑的看著錢輝。

他倒是知道自己對華夏的國情不是很了解,所以也願意聽一聽本地員工的意見。

“我很確定。”

“熱衝壓的各道工序裡頭都涉及許多的新技術,這根本就不是華夏國內的供應商現階段就能掌握的。”

“至少要再過十年,他們才有可能在這方麵取得突破。”

“那個時候,我們在華夏的布局肯定也已經完成了。”

錢輝今年可是專門去過一次本特勒德意誌總部,參觀了各個工廠。

對於本特勒的技術先進性,他是非常認可的。

在他看來,自己說十年時間,都已經是高看國內的那些廠家了。

“行吧,那要是有什麼新的情況,你及時告訴莪們。”

“熱衝壓技術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展和推廣的技術,也是公司新的利潤來源。”

“可不能出現失誤。”

為了研究熱衝壓技術,本特勒可是不僅掌握了模具製造技術,還自行涉及了加熱爐。

甚至連壓機也都是跟著設備廠家一起做了開發。

這麼大的投入,現在還沒有收回成本呢。

自然是不能出意外。

畢竟,他們現在可是占據了產業鏈的上遊位置,正是大展拳腳,掙大錢的時候。

“出不了意外,華夏的本土供應商,拚成本優勢,做一些低技術含量的零件還可以。”

“像是熱衝壓成型這些站在產業鏈前端的零件,他們是不可能有什麼收獲的。”

錢輝非常肯定的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這讓馮博稍微鬆了一口氣。

……

“部長,有個消息我覺得有必要跟你彙報一下。”

劉文非抱著自己的東芝筆記本電腦,來到了加藤一郎的桌子旁邊。

為了標榜平等,東瀛係的公司,有許多都是領導和員工一樣,都在一個大的辦公室裡頭辦公。

這種看起來平等的做法,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

所有的企業裡頭,東瀛企業的上下等級是最森嚴的。

“什麼事?”

加藤一郎的情緒不是很高。

會田衝壓這段時間在華夏的發展很不順利。

不僅華夏本地企業的訂單拿不到,就連東瀛係的零部件企業的壓機訂單也經常出現沒有辦法全部獲得的情況。

這可就要命了。

會田主要的產品就是衝壓設備,並不是什麼綜合性的大公司。

這壓機訂單拿不到,關聯的開卷落料線之類的訂單,自然也是沒有希望的。

那麼會田在華夏還怎麼做生意?

這種局麵,哪怕是跟廣鍛成立了合資公司,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畢竟剛開始的時候,零件都還是從東瀛運輸過來的。

合資公司生產的壓機的售價,還是比南山要高不少。

“我在《華夏汽車衝壓》這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論文,裡麵的信息我覺得可能有點意義。”

馬上就要彙報跟南山相關的信息了,劉文非的心情也是有點忐忑。

之前的時候,隻要是彙報到了南山相關的內容,他就發現自己容易被罵。

“雜誌?”

“嗬嗬!”

“華夏的雜誌還能有什麼名堂?”

雖然加藤一郎滿臉不屑,讓劉文非有點不舒服,但是他卻是不敢反駁。

“曹陽在上麵發表了一篇論文,在那裡鼓吹熱衝壓成型技術,認為將來汽車車身零件的發展方向就是熱衝壓。”

“最關鍵的是他還說南山已經掌握了從壓機到模具設計的全套熱衝壓技術。”

“這一點,我覺得是不是需要引起重視?”

劉文非這麼一說,加藤一郎的表情終於有點變化了。

雖然在東瀛國內的豐田汽車、本田汽車都還沒有去使用熱衝壓成型的技術。

但是作為衝壓設備廠家,加藤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門新技術的。

“我要是沒有記錯的話,目前全球熱衝壓成型壓機做的最好的就是AP&T,就連舒勒在這方麵都有所不如。”

“而零部件企業方麵,除了德意誌的本特勒和同是歐洲企業的海斯坦普,再加上麥格納旗下的卡斯馬,應該沒有哪家企業能生產熱衝壓零件吧?”

很顯然,加藤一郎是不相信南山已經掌握了熱衝壓技術的。

“部長,您的記性真好!”

“目前這項技術主要掌握在歐美企業手中,就連我們國內也沒有哪家企業掌握了。”

劉文非已經感受到了加藤的態度,剩下的話他已經不想說了。

說多了,就是挨罵的結果。

至於後麵的事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他已經不想去想那麼多了。

畢竟,哪怕是他現在勸說會田去研究熱衝壓成型的設備,也沒有人會聽的。

一直以來,東瀛都不是新技術的引領者。

他們更加擅長做的是對歐美已經開發出來的新技術做跟風研究,然後鑽研出更加精良的工藝出來。

依靠著後發的各種成本優勢,慢慢的獲得市場。

熱衝壓技術,顯然也是這個樣子的。

全球沒有大規模的普及,東瀛的車企都還沒有用,他們是不會那麼快的去研發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