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星9號作為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可回收利用火箭,在業界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
整個2013年,啟明星科技進入到了密集的火箭發射階段。
12月28日、12月29日和12月30日,連續三天的時間,啟明星科技每天發射一枚火箭。
這種發射頻率,絕對是任何一家機構都比不上的。
特彆是12月30日發射的那枚火箭,是第十次執行發射任務,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一枚火箭能夠重複利用十次。
按照現在的架勢,啟明星科技這邊還準備繼續利用這枚火箭在明年執行發射任務。
等到12月30日成功發射了啟明星9號之後,啟明星科技這邊2013年的最後一次發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曹總,我們今年全年累計發射了64枚火箭,其中有51枚是為集團自己的星鏈衛星項目發射衛星,剩下的是為其他客戶發射的任務。”
搞好了宣傳工作,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嗯,我也是這麼想的。”
雖然啟明星科技也就準備生產一百來枚啟明星9號,但是對火箭來說已經是屬於大規模了。
再加上啟明星9號本身就使用了不少顛覆性的設計,又是使用了流水線大規模生產的方式去生產。
也許NASA需要花費1000萬美元去生產一台發動機,航天科技這邊也要花費1000萬人民幣。
曹陽對於宣傳工作一直都是非常重視的。
反過來就是事倍功半了。
“北極熊那邊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也就是十幾次。”
反正大家的發射基本上都是有計劃的,最後一兩天的影響完全是可以測算出來的,甚至是忽略不計的。
可想而知,這種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對於火箭成本的下降是有多大的貢獻。
在工業領域,小規模的生產一兩件產品跟大規模的生產,成本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估計再過幾年,全球90%,甚至是95%以上的火箭發射任務,都會被我們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給瓜分掉。”
特彆是啟明星科技這邊把利用次數都已經搞到了10次了。
但是到了啟明星科技這邊,研發成本和模具成本都被大幅度的攤銷掉了,生產成本可以直接降低到100萬元這個水平。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那邊明年估計也要開始爆產能了。”
“航天科技、NASA、北極熊聯合火箭航天公司和歐洲航天局等那麼多的機構加起來的發射次數還沒有我們多?”
看來在航天領域,競爭對手的實力,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強大嘛。
“趁著今年它們的發射次數還不是特彆多的機會,我們還真是要好好的宣傳一下啟明星科技。”
啟明星科技這邊準備偷個雞,趁著年底的時候直接就把這個重磅的消息給發布出去,先吸引一波關注再說。
“所以今天跟您彙報之後,公司就會立馬開始展開相關的宣傳。”
元旦一過,各行各業都在發布自己的數據。
這樣子也能適當的緩解一下趙思宇的壓力。
不統計不知道,一統計嚇一跳啊。
畢竟這可是火箭,不是紙飛機啊。
“像是歐洲航天局那邊,一年到頭下來火箭發射次數都沒有突破兩位數。”
這麼出彩的成績,趙思宇肯定是想要好好的去宣傳一下。
趙思宇頗為自信的說道。
“至於NASA那邊,現在是慢慢的把一些火箭發射的任務都交給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了。”
特彆是對成本影響比較大的發動機方麵,一枚火箭就用了9台發動機,後麵啟明星9號MAX還會繼續使用。
“它們使用的都是傳統的火箭發射方式,華夏這邊航天科技一年發射了二十多次,已經算是很高的了。”
生產上千台發動機跟生產三五台發動機,單台的發動機成本絕對不是一個概念。
這麼一來,發動機的生產數量就達到了上千台,甚至更多了。
“按照我們初步統計的結果,啟明星科技在2013年的火箭發射次數占據了全世界火箭發射次數的一半以上。”
“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家全球最頂級的航天企業,先入為主的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發射次數剔除掉的話,那麼我們的發射次數就占據到了全球70%了。”
甚至更低。
“這就超過全球一半的發射次數啦?”
隻要讓大家知道啟明星科技一家在2013年就發射了全球超過一半的火箭,網友們自己就會腦補啟明星科技的牛掰之處了。
所以還沒有等2013年過完,他就把全球火箭發射的情況給總結出來了。
雖然曹陽知道啟明星科技那邊很是牛掰,但是現在就已經牛掰到了這個程度,他還是有點意外的。
可回收利用火箭這個東西,實在是太有顛覆性了。
“到時候要讓國內國外的網友都知道啟明星科技的名字,讓更多還在猶豫的潛在客戶也找我們接洽。”
“能夠有實力把火箭送上太空的機構,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多。”
“還有很多客戶是有發射衛星的想法,但是覺得這個難度比較大,成本比較高,所以一直都沒有行動。”
“通過這個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啟明星科技可以使用低成本的方式把衛星送上太空,對於我們今後獲得更多的商業航空合同,應該是很有好處的。”
趙思宇自然是對曹陽的這個決定全力支持咯。
宣傳啟明星科技,他絕對是受益無窮的。
特彆是今年他剛剛成為工程院院士,更是希望能夠讓啟明星科技成為全球聞名的企業。
……
【打破航天記錄,啟明星科技首枚10手火箭誕生】
【2013,啟明星科技年度發射數首次超過美利堅】
【啟明星科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64次,啟明星科技刷新年度火箭發射世界記錄】
【不可思議,啟明星科技今年已經發射64次火箭,啟明星9號複用達10次】
【破紀錄,啟明星科技今年火箭發射數創新高】
在趙思宇跟曹陽彙報完畢之後,相關的文章很快就出現在各種媒體上麵。
啟明星科技的官網和官微上麵也同步的發布了一些相關的信息。
曹陽自己的個人微博更是把啟明星科技2013年發射了64次火箭,其中啟明星9號重複發射次數突破10次作為主要的宣傳內容進行了發布。
作為全網影響力最大的企業家,曹陽的粉絲數量可是媲美超一線大明星,影響力驚人。
再加上發布的內容又是那麼的有衝擊力,自然是一發布就空降熱搜。
“比國家隊還牛,啟明星科技太厲害了。”
“團滅各國,真的是太牛了!”
“什麼叫做遙遙領先,這個才是真的遙遙領先啊。”
“航天工業的鯰魚效應要來了嗎?很期待啟明星科技這隻鯰魚帶來的改變。”
“自從啟明星科技誕生以來,各種媒體對於航天技術的吹捧似乎少了很多啊。”
“這數據讓航天科技和NASA很著急吧。”
“看到這些數字,就像是在看科幻片一樣,不得不說,曹總是真的牛啊。”
“啟明星科技確實是很厲害,不過誇張的說其他的都是垃圾還不至於。在載人航天領域,啟明星科技還是比較弱的。”
“把生意做成了事業,把企業家做成了科學家,曹陽是真的厲害啊。”
“真的好牛啊,關鍵是薪酬還給的很牛。”
“哈哈,論製造太空垃圾,啟明星科技是遙遙領先啊。”
“NASA最垃圾了,好幾年的努力都比不上啟明星科技一年。”
……
各種各樣的評論,讓這個事情的熱度越來越高。
不說啟明星科技自己的員工感到很驕傲,就是所有的南山係的員工,也是與有榮焉啊。
“劉部長,我好幾個同學都在找我谘詢,說是怎麼樣才能加入到啟明星科技。”
“我們是不是可以讓公司開一個內推的渠道,讓更多優秀的人才可以進入到公司啊。”
蕭榕從2003年就加入到南山汽車,成為法務部的一名員工。
經過了十年的努力,她也順利的成為了南山汽車集團的法務部副部長。
這跟她導師是嶺南理工大學最有名的法學教授,多少也是有一些關係的。
當然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努力。
她的不少大學同學,雖然在外麵混的也還可以,但是比她更成功的還真是不多。
這一次啟明星科技再次火出圈,不少同學都找她聊天,其中有一部分人還表達了想要她幫忙推薦進入到啟明星科技的意思。
“你這個提議確實是挺好的,公司之前是一直覺得內推容易讓人鑽空子。”
“不過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各個事業部也都進入到了正軌,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
“內推的好處已經比弊端要更加明顯了。”
劉友梅作為南山係的人力資源負責人,也算是位高權重了。
對於這種明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建議,她還是很聽勸的。
再加上南山係的企業裡頭,有不少人才本來就是從外麵的公司挖過來的。
讓這些人發揮一下自己的優勢,內推一些同事、同學、朋友過來,其實也是一種節約招聘成本的方式。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當中肯定也是要做好把關的工作。
不要讓內推變為一些人謀取個人利益的方式了。
“是啊,我們對內推的人往往都是比較熟悉的,也知道他到底是否適合公司。”
“相當於做了第一道的把關。”
蕭榕沒想到劉友梅這一次那麼直接的就同意了自己的提議。
這絕對是一個讓人開心的事情。
到時候後麵通過內推進入到公司的人,或多或少都要領自己一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