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豎鋸也是一種病(1 / 2)

() 截止到這周之前,上映的三部《電鋸驚魂》已經在全世界收入超過5億美元的票房,而它們的相關dvd產品也賣出超過兩千六百萬套。

這一係列電影,在《死神來了》和《人類清除計劃》之外,繼續幫助相對論娛樂在恐怖電影領域中獨占鼇頭,從前期的院線推廣到後期的dvd消費品,都是當之無愧的no.1。

不算租賃,單單售出的兩千六百萬套dvd,就能為相對論娛樂帶來超過2億美元的淨利潤。

伴隨著續集的不斷上映,這一數字還會繼續增加。

續集能有效拉動前麵電影的線下數據,而與之相對應的,也是續集不斷上漲的製片成本。

時至今日,《電鋸驚魂》係列已經由第一部的150萬美元製作成本,上漲到了第四部的800萬美元。

但這一係列的營收,也對得起它上漲的成本。

有些影片,則是名聲在外,收入寥寥。

比如《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相對論娛樂以低價買斷這部影片之後,推入院線市場,隻有短暫的一周遊,就因為缺少觀眾被迫下檔,北美票房累計1614美元。

好在還有線下渠道。

在一批品味獨特的影迷的吹捧下,《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成為了某些小眾群體中的神作,線下的dvd銷售和租賃都有所起色。

當然,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不難判斷,這種影片不可能有曾經太平洋對岸的吹捧手們那樣吹爆的虛假數據。

使館影業線下運營近半年,《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dvd賣出了總計3萬多套,租賃收入大致有近40萬美元。

比起成本,投資收入比也算驚人,隻是想要憑借這種片子暴富,基本沒有可能。

《電鋸驚魂》係列就要靠譜的多了,不過其爆發式收入的背後,也是每一部遠超製片成本的宣傳與發行投入。

到了第四部,使館影業在全球宣發上麵的總投入高達1200萬美元。

每一部小成本大賣影片的背後,都有一筆龐大到叫人根本無法忽視的宣傳營銷和發行推廣費用。

好在《電鋸驚魂》上麵的投入都物有所值。

《電鋸驚魂4》在北美開畫周末三天,於3456家影院當中,豪取3575萬美元,力壓萬聖節檔期上映的《魔高一丈》和《德州電鋸殺人狂前傳》等影片,登頂北美票房排行榜。

使館影業前一部發行的《致命魔術》沒有拿到票房榜冠軍,但《電鋸驚魂4》沒有讓人失望。

同一個周末,《電鋸驚魂4》也在拉美、歐洲和澳洲等盛行萬聖節的國家與地區開畫,由於前三部源源不斷帶來的影響力,第四部的海外反響也相當不錯。

海外首周末,這部恐怖片在30多個市場上麵總計有4210萬美元進賬。

實際上,上映第一個周末,相對論娛樂已經收回了在《電鋸驚魂4》上麵的所有投資,甚至還有盈餘。

能夠迅速盈利的電影,對於電影公司來說,永遠都是好電影。

哪怕口碑在不斷下滑。

這一部《電鋸驚魂4》的爛番茄新鮮度隻有百分之二十,就連imdb評分也第一次降低到了不及格的5.9分。

對於一部模式化的血漿虐殺恐怖片來說,這是根本無法避免的結果。

從第一部的神作,到後麵越來越爛的口碑,彆說溫子仁脫離了這一係列的導演位置,即便溫子仁繼續擔任導演一職,也無法改變這樣的局麵。

從電影公司角度來說,也不希望改變係列的固有成功模式,就像傑森、弗萊迪和邁克爾-邁爾斯等經典恐怖角色一樣,好萊塢幾十年如一日的拍下來,翻來覆去其實都在遵循最初成功的模式。

事實也證明,這是最保險的盈利方式。

這種模式化的運作完全可以套用在《電鋸驚魂》係列上麵。

用這一係列影迷的話來說道:“如果你已經看過了前三部,不管我說什麼你一定會去看第四部!”

《電鋸驚魂4》主要交代了電鋸的前世今生,前妻也編出來了,隻能說情節還算合理,但絕對不算發人深省,道德的因素也有了,不過算不得多強。

影片主要有兩大特色。

首先,從某些方麵來說,豎鋸也是一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