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始料未及(1 / 2)

草莽年代 北海一島 5366 字 2024-04-19

得知李亞東來了後,在大漠中乾活的大龍村鄉親們今天集體提前下了工,回到村裡一起幫忙殺年豬。

因為人多,所以速度倒也不慢,還未到下午一點,大家就吃上了飯。

望著眼前的一大桌豐盛飯菜,李亞東也是食指大動,再也找不出比這更正兒八經的殺豬菜了。

嫩得滑口的豬血,配搭老安叔家早晨剛磨出來的石磨豆腐,再配上一把野薺菜,隻需少少鹽,便是一道絕佳美味。

新鮮的豬裡脊裹上一層澱粉,放油鍋一炸,外酥裡嫩,撒上點鹽巴和胡椒,一口下去唇齒留香。

豬耳朵切條,配上火紅的辣椒爆炒,用馬支書的話說就這一個菜他能乾掉半斤白酒,外加兩海碗米飯。

最最過癮的還要數豬大腸,這玩意兒在外麵李亞東通常不敢吃,但自家做的那是洗了又洗,拿麵粉揉了又揉。同樣是爆炒,但又是彆樣一番風味。也不知誰掌的勺,深諳這道菜的精髓,猛火爆炒,恰好炒到表皮焦脆。

那一口下去,不管是抿了一口小酒,還是扒上一大口米飯,都能香到嗓子眼裡。

燒的大鍋灶,擺的流水席,人實在太多,又熱情,李亞東倒是一下喝多了,醒來後才發現外麵已經天黑。

馬大嫂特地燒了醒酒湯,一碗下肚可謂滿血複活。

其他人都已經吃過飯,馬大嫂早就準備好了兩個精致小菜,隻等下鍋。

等菜好後,李亞東一邊不緊不慢地吃著,一邊與馬支書搭著話,了解了一下這小半年大龍村這邊發生的事情。

當然,都是大事,相對而言。

第一件事就是大龍麻花。

麻花生意日益火爆,現在縣裡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份額都被大龍麻花拿下,無他,因為其他麻花都很單一,除了原味的外,了不起再加點糖或裹一層芝麻,但大龍麻花不同,經過這麼多年的不斷改良,現在已經有十二種口味,像什麼桂花型的、玉米型的,這些都是彆的麻花作坊所沒有的品種。

而本地上的早餐餐桌上是少不了麻花的,胡辣湯裡麵不掰進去兩根麻花,總感覺少點什麼一樣,所以這個生意確實為大龍村帶來了豐厚利潤。

想想就知道,沒這生意,大龍村也不可能修出那麼一條能通車的山路。

現在路也修完了,手上有閒錢,馬支書與村民們商議過後,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麻花作坊搬到縣裡。

“這是對的,要按我說早就該搬了。”李亞東點頭說,“你們過去的那種模式,在村裡做好麻花,再每天送到縣裡的鋪子賣,你們覺不覺得累我不知道,但我都替你們感覺累。這樣最好,能節約不少人力和時間成本,而且有助於大龍麻花的進一步發展。”

“對!你說到正點子上了。”馬支書嗬嗬笑道:“累不累什麼的,其實都不打緊,主要是發展空間。你知道不,麻花作坊搬到縣裡的第一個月,我們就接到了兩筆大訂單,而且都是長期的。”

“臨縣的?”

“一家是臨縣,一家是市裡。”

“那敢情好啊,大龍麻花都銷到市裡去了,到省裡也就指日可待了。”李亞東哈哈笑道,是真替他們開心。

“不過……現在卻有個問題擺在我麵前,我想讓你幫我出出主意。”

“哦?你說。”

馬支書蹙眉道:“現在銷量太大了,光靠人工有點忙不過來,就算把全村人都安排到縣裡上班也沒用。我打聽到市麵上現在有些做麻花的機器……”

馬支書算是問到了一個大難題,就連李亞東都情不自禁地蹙起眉頭。

因為這是一個死結。

不光是麻花行業。

機器的優點就在於快,有效率,但劣勢也非常明顯,在某些行業、特彆是記食品行業中,彆說這個年代的機器,哪怕二十年後,機器做出來的品質也遠遠不及人工。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餃子。

像什麼三全、灣仔碼頭這些,都是大品牌了,但不管他們多高端的產品,與家裡的手工水餃相比,依舊欠些火候,沒那滋味。

但問題是,如果不使用機器,單靠純手工製作,生意的規模將會被限製得死死的,再大都大不到哪裡去。

“這是把雙刃劍,你得自己考慮……”李亞東說著,便將機器和人工的優劣勢,全跟馬支書講了一遍,“我說得更直白了一點,得看你的心有多大,如果單看錢的話,那肯定是使用機器,但如果你並沒有將生意做到全國的心思,不如保持人工製作,大不了多請點工人,做好家門口的生意,衣食無憂不成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