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想成事先敢想(1 / 2)

草莽年代 北海一島 5509 字 2024-04-18

小柯審核資料的速度很快,李亞東甚至感覺他都沒怎麼看,就放了下來。

“李董,這個企業資質,真的不符合我們銀行的貸款條件。”

王萬達和小鐘頓時心頭一緊,連呼吸都加重了。

天知道他們此行被整個公司的人寄予多大厚望,萬一空手而歸,且不提大家會有多麼失望。

工地那邊,公司現在正用這個名頭暫時穩住了工人,萬一他們感覺上當受騙,到時可不太好伺候。

“哦?”李亞東蹙眉問,“具體問題出在哪裡?”

“主要是公司性質不明確。”小柯解釋道:“他們公司按道理來說、包括組織架構什麼的,都屬於私企範疇,但其實底子卻是國企。”

李亞東恍然,總算搞明白了堂堂萬達——現在應該也算有點規模,怎麼連櫃台審核的第一關都沒通過。

公司性質不明確,所有人不清晰,這肯定是貸款的大忌。

萬一到時候沒有按時還款,該找誰去要債?

“王總,你們公司是國企?”李亞東問,這一點他還真不清楚。

在他的印象中,萬達不就是王家的私有財產嗎,憑這個王萬達還當過中國首富,不像萬科。

“這個……現在應該已經不屬於純國企的範疇了吧。”

得,王萬達自己都搞不拎清。

他注意到李亞東翻了個白眼,尷尬一笑,解釋道:“公司最早確實是西崗區人民政府牽頭成立的,我那時在政府辦公室做主任,原名叫作大連西崗住宅開放公司。

“後來89的時候我調過去做總經理。然後在92年的時候,公司進行了一次體製改革,並且更名為大連萬達房地產集團公司,是有意與國企體製脫勾的。”

你說脫就脫啊,李亞東心想。

當然,他清楚王萬達最後確實成功了,算是運氣比較好的一個。

可很多企業就沒那麼走運,剛剛說到萬科,王市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體製改革失敗,最終被架空權利掃地出門,對外的說法倒是更好聽一些,什麼卸下權利,去做一些其他的自己想做的事情,實際上真實情況是什麼樣子,稍微關注商業事件的人都清楚。

90年代末的國企體製改革,包括工人下崗潮,其實都是計劃經濟所遺留的禍根,在市場經濟的時代,它們遲早都會爆發病症,為了國家大局著想,必須施猛藥救治。

而挺過來的人,將會更加強大,至於沒挺過來的,則意味著“犧牲”。

李亞東猶記得當時《南方周末報》就在一篇新聞中寫道: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臉……

“王總,你想貸多少錢?”李亞東問,倒也懶得在這個問題上多糾結。

作為銀行董事會主席,他跳過一些標準流程,特批一筆貸款,並沒有太大問題。

因為他很清楚,萬達最終的企業歸屬很明確,就屬於眼前這個人。

小柯微微一怔,似乎沒想到大BOSS這麼好說話,畢竟這個貸款門檻的設立他還親自參入過。

此舉可謂自己打破自己定下的規矩。

而王萬達和小鐘倆人,則瞬間狂喜不止,臉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我想貸5……不,1000萬。”王萬達連聲道。

而聽他這麼一說後,旁邊的小鐘,一雙眼珠子則瞪得滾圓滾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亞東笑了笑,看了表情亢奮的王萬達一眼後,心想這家夥倒還挺會順著竹竿往上爬嘛,明明目標隻有500萬,看到自己這麼“好說話”後,瞬間坐地起價,直接翻出一倍。

不過,這次卻是李亞東想岔了。

王萬達的真實目標根本就不是什麼500萬,而是……50萬。

是的,僅僅50萬。

為此,他整整奔走於幾家國有銀行之間不下上百次,卻還是一分錢都沒有貸到。

此時的萬達,其實並沒有李亞東想象的那麼龐大,僅是一家市級公司而已。

實際上捋一捋就清楚了,他們從一個小小的區政府係統中剝離出來、更名為“萬達”,不過才短短兩年不到,能發展成多大規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