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十二章 13號地(1 / 2)

草莽年代 北海一島 6189 字 2024-04-17

外灘,一個在魔都極負盛名的地方,甚至在大多數的中國人看來,如果來魔都不來外灘逛逛,就是白來一趟似的。

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全長約1.8公裡,地形呈月牙狀,其實並不大,但它卻是百年魔都的一個縮影,也是舊魔都資本主義的寫照。

外灘的精華就在於那片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群。著名的中銀大樓、和平飯店、海關大樓、彙豐大樓再現了昔日“遠東華爾街”的風采,這些建築雖不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之手,也並非建於同一時期。然而,它們的建築色調卻出奇的一致,整體輪廓線條的處理也驚人的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以及華貴的氣勢,令人流連忘返。

傑克租下的一層公辦樓,就位於外灘之中的一幢九層高的巴洛特風格建築裡,與它相距不過兩百米的地方,就是這個年代魔都非常出名的“東風飯店”。

飯店前的人流隻能用比肩接踵來形容,因為就在去年,一家名為“肯德基”的洋餐廳,租下了這裡的一層。

肯德基裡麵兜售的食物,對於這個年代的中國老百姓而言,是奢侈與昂貴的,可又透露著無與倫比的誘惑,人們往往攢了好一陣子的錢,才有勇氣走進去大快朵頤一頓。

對於孩子們來說,更像一種獎勵。每逢考試拿了雙百,比起買玩具之類的,孩子們更希望爸媽能帶自己去吃一頓肯德基,東西好不好吃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新奇感,還有吃“西餐”所帶來的滿足感。

人們不習慣吃生菜和色拉,但依舊對它充滿喜愛。

陌生飲食文化的到來,也讓很多人不知所措。進店點菜,直接讓店員“來隻雞”、不會用刀叉就向店員索要筷子的事情,屢見不鮮,令人啼笑皆非。

李亞東一行抵達這裡時,天色已近黃昏,到了晚飯點,當阿占建議是否要去肯德基享用晚餐時,被李亞東抬手拒絕,“你們晚上如果還要加班的話,就讓人去飯店弄點小炒回來,我們隨便吃點就行。”

他對於洋快餐沒有絲毫興趣,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一下這邊的情況,就是不知道傑克回沒回。

一行人上了樓,整整一層空間,麵積不算小,但員工並不多,多數都是跟隨傑克一起從香港過來的,目前隻在本地招聘了幾個人。

大家都向大老板投來崇拜與敬畏的目光,傑克並沒回,李亞東示意他們繼續工作後,在阿占的指引下,來到傑克的辦公室,打算等等他。

辦公室裡有扇巨大的落地窗,正好麵對黃浦江,江對麵就是浦東,說得更準確一點,是陸家嘴。

夕陽的餘暉中,黃浦江渾濁的水麵披上了一層金箔,幾條漁船搖曳其中,顯得美輪美奐,就連荒蕪的陸家嘴,此刻看起來都不顯破敗,那黃色的土地,配上金色的霞光,再加上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塊遺落在黃浦江畔的巨大金錠。

浦東陸家嘴,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象征,聞名於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略顯古怪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恰好這一點,李亞東清楚。

它的名字由來,其實是和一位古人聯係在一起的。

迤邐而來的黃浦江在這裡拐了一個近九十度的大彎,留下了一片突出的衝積灘地,從浦江之西向對岸眺望,這塊灘地就猶如一隻巨大的金角獸伸出腦袋、張開嘴巴在這裡飲水。這便是“嘴”字的由來。

而在這片彈丸之地上,曾經卻誕生過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那便是明代著名書法家、文學家,陸深。再加上陸深的舊居以及陸氏的祖塋都建於此。因此,後人便將這裡稱之為陸家嘴。

李亞東杵在落地窗前看了有一陣兒,思緒飄忽——也是因為故地重遊,有所感觸。畢竟他對於魔都的記憶,大部分還停留在上一世,難免有些感慨。

這都不是恍如隔世啊,而是正兒八經的隔了一世。

做夢都沒想過,有一天會以如此年輕的身體,再次來到外灘,更進入了以前不敢踏足的曆史建築,並站在豪華的落地窗前,眺望黃浦江。

人生境遇,猶如白雲蒼狗,變化萬千,令人唏噓。

“老板!”

身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很明顯,傑克回來了。

轉過身來一看,西裝敞著扣子,領帶也歪歪扭扭的掛在脖子上,有些衣衫不整的模樣。

不由打趣著問道:“怎麼了這是?路上被上hai姑娘打劫了?”

他的心情確實不錯,特彆是經由了剛才一番感悟後,越發為此刻能站在這裡感到慶幸,他大概就是傳說中受上天眷顧的人。

然而,傑克卻半點沒有聊天打屁的心思,哭喪著臉道:“老板,我們圈的地,被人啃走了兩塊。”

聽他這麼一說後,李亞東也瞬間沒了笑臉。狗日的,火急火燎地趕過來,居然還是晚了!

“什麼時候的事?”

“就是今天!”

“……”

你妹的,要不要這麼巧,早不整出幺蛾子,晚不整出幺蛾子,就今天?

那是不是意味著,他如果“勤快”一點,買了昨天晚上的機票趕過來,就沒這茬子事了?

剛還洋洋得意的以為自己是條錦鯉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