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港商(1 / 2)

草莽年代 北海一島 7578 字 2024-04-15

蘇洋換了一間單獨的羈押房,王順發說需要一兩天時間調查此事,李亞東如何聽不出這是緩兵之計,不過他不在乎,他說一兩天,那便給他兩天時間。

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李亞東也不願與國家執法機關死磕。

不管怎樣,那個龐大強,他是決意要拉下馬的,蘇家與沈家的梁子已經結下,留他這個手握執法權的敵人在,終究是個禍害。

趁著這兩天時間,李亞東也決定在縣城裡活動一下。

他倒也想過替蘇洋翻案,奈何思忖之後,覺得可能性不大。退一萬步說,即便能夠證明沈洪華那小子偷看小娟洗澡在先,但蘇洋直接敲斷他狗腿的行為,一樣觸犯了法律。

傷人致殘,證據確鑿,無非就是多判少判的問題。

關鍵是,李亞東一天牢都不想讓他坐。

所以,想要達成與法律背道而馳的目的,也隻能使用與法律背道而馳的手段。

行賄是門學問,倘若你仗著口袋有錢,認為直接可以衝到縣政府,找縣長拍桌子,那就大錯而特錯。

總得看是什麼事。

倘若李亞東是來宿縣搞投資的,在地方上遇到什麼麻煩,倒也無礙。

可關鍵不是,他是想將一個公然傷人致殘的犯人,從號子裡撈出來。

就這種事情,他能理直氣壯的去找縣長拍桌子嗎?

當然不行,縣長若是個老貪還好說些,若不是呢?

這個年代其實並不缺乏那種忠心報國、為民為黨的人,就譬如他大哥,以及京城的朱雲富,他們都屬於這類人,而這類人往往有一個共性——剛正不阿。

如果宿縣的縣長也是這號人物,此舉非但救不了蘇洋,說不定連其他後路都會斷掉。

……

縣城裡轎車很罕見,與李亞東他們縣差不多,出租車隻有“麵的”,也就是麵包車,而且數量很少。好容易攔下一輛,李亞東付了七塊錢,把蘇家三人以及李婷婷送了回去。

而他自己,則留在了縣裡。

蘇家人對於縣委領導的了解約等於零,李亞東隻能自己摸索,也沒有搞諜報的想法,直接來到縣政府大院。

“誒,同誌,那邊不能進,請問你有什麼事嗎?”

李亞東走進縣政府大樓後,故意走向一條豎著木柵門的廊道,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

“哦,我想找你們縣長。”李亞東操著普通話回道。

想要知道縣長是個什麼人,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見一見,他完全可以化身欲在宿縣投資的港商,探一探縣長的老底,再作打算。

如果縣長不行,上麵還有縣高官,下麵還有副縣長,李亞東還真不信,偌大的一個縣城,上層手握著權柄的那幫人中,就沒有一個貪官。

“找我們縣長,請問你是……”帶著黑框眼鏡、梳著三七分發型,藍色布袋襖的左胸袋中夾著一隻英雄牌鋼筆的中年人,同樣換成普通話,詫異詢問。

這樣操著一口普通話,硬生生的衝進來找縣長的人,還是頭一次見。

“哦,我是一名商人,香港來的……”

“你是港商!”

李亞東一句話還未說完,中年人便驚呼出聲。

這一嗓門可著實不輕,驀然聽到“港商”二字,一樓的所有工作人員,頓時停下手中動作,齊刷刷的向李亞東探來,那炙熱的眼神,就好像一群餓狼發現了小羊羔一般。

李亞東情不自禁的摸了摸鼻子,看來他還是有點低估了港商對於地方政府的誘惑力。

特彆是內陸地區。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改革開放目前還在初級階段,中國對外政策開放的城市,其實也就那麼幾座,都是沿海地區,境外商人即便看中這份機遇,也肯定會紮堆在那些地方,哪有人會放棄沿海地區的好政策,跑到內陸地區來找商機?

所以是的,這還是這座政府大樓裡,迄今為止,走進來的第一位港商。

工作人員們想不激動都難。

“港商”二字代表著什麼不言而喻,那是大筆的資金,以及縣裡各大國企夢寐以求的外彙!

特彆是外彙,實在太難搞了。

然而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有先進的設備,又不得不搞。

就說李亞東,去年蘇姑娘去美國時,他臨時讓蔣騰飛去籌集美刀,給了他一句話“多多益善”,可蔣騰飛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過通過黑市籌集到兩萬塊,而且那還是在首都京城。

渴望——是李亞東從這些人的眼睛裡,讀出來的唯一一個詞語。

“先生,您這邊請。”

“同誌”便成了“先生”,中年人倒也挺機靈,熱情的邀請李亞東來到一間會客室,還麻利地給他倒了一杯茶。

“先生,您請稍微坐會兒,我去去就來。”

“好。”李亞東笑著點頭。

中年人離開,順手帶上房門,不過木板門的隔音效果並不好,而李亞東的耳力又極好,很清晰的聽到從外麵傳來的聲音。

“這可怎麼辦呐!”

“你沒跟他說縣長不在?”

“沒說啊,他萬一走了怎麼辦,誰知道還會不會來?”

“也對。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來一位港商,要是就此錯過,不說領導們會不會怪罪,對咱們整個縣,那都是重大損失啊!”

“是啊,我也是這樣想的。劉主任,要不……你去見見?”

“我?這……不合適吧,我的身份哪裡夠接待港商的。”

“可……”

“這樣,你先進去跟他聊聊,把人給拖住,我馬上去打個電話,看能不能聯係到高縣長和陳書記他們,看他們怎麼指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