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一二章 買證(1 / 2)

草莽年代 北海一島 6569 字 2024-04-15

學校的事情確實不能等,年終考在即,李亞東得趕在這之前,把此事給落實一下。

於是第二天,便載著小黃牛一起來到港大。

比較可惜的是,港大的現任校長高琨,並不在校,所以無緣一見。

這可是位牛人,說起名字,很多人或許不知,但如果提到他的兩個頭銜,大概就無人不曉了。

一個是“世界光纖之父”,一個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李亞東猜想,他更有點名譽校長的性質,這樣一個致力於搞科研的人,哪有太多時間處理瑣事,所以見不到人,也在情理之中。

在小黃牛的幫襯下,他找到學校的一位副校長,姓霍,卻是麵生得緊。

霍校長倒並不知曉李亞東這一年來,在校的學習情況,所以聽說他是內地留學生後,臉上瞬間多出一絲笑容。

他去年有幸前往清華大學作交流,知道內地學生是如何的刻苦勤勉,那種對於知識的求知若渴,完全是香港大學生無法比擬的。

但凡是老師,對於勤奮好學的學生,向來沒什麼抵抗力。

“李同學,請問你找我有什麼事嗎?”他還特地用了普通話,非常流利。

這倒弄得李亞東有點不好意思,訕訕一笑,“霍校長,是這樣的,我有感學校對我的栽培,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授學之恩。學生自認目前小有能力,但見學校諸多設施並不完善,所以……”

他說到這裡頓了頓,見霍校長蒼老的臉上浮現出一抹詫異,咽了把口水道:“想給學校捐點物資,當然,錢也行。”

聽他將一番話說完後,霍校長臉上的表情已經由詫異,演變成了驚訝,不敢置信道:“你……要給學校捐贈?”

“是的。”李亞東點頭。

“你真是從大陸過來的?”霍校長不得不重新詢問一遍,怕自己之前會錯了意。

“對。”

得到他肯定的答複後,霍校長更為驚訝,瞪著眼珠子問,“你很有錢?”

實際上這本是一件好事,他應該高興才對。

有學生願意回饋母校,這不僅能改善學校的教學質量,更說明了他們育人有方,莫大的自豪。

可關鍵,內地經濟是個什麼情況,他心知肚明。

恕他直言,他並不覺得一名內地留學生,可以拿出一筆能稍微改善學校現狀的錢。

“不敢說很有錢,但至少有一些積蓄。”李亞東謙虛道。

“李同學,你有這個心,我甚感欣慰。”霍校長苦笑道:“但你的那些積蓄,想來積攢下來也不容易,你還是自己留著吧,學校每年有港府的財政撥款,以及各界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其實資金壓力也不是特彆大,你有心了。”

李亞東如何聽不出這話的意思,霍校長雖然說得很委婉,但潛台詞實際上也非常明顯——瞧不上他的那點錢。

想想也是,這年頭內地居民年均收入不足一千塊港幣,按照正常人的思維來看,一個留學生,能拿出多少錢?

好了,即便他是來自於內地的富裕家庭,可據說,在內地“萬元戶”就屬於富裕家庭。

而那點錢,對於動輒一個研究項目便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港大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又有何用?

霍校長或許並沒有瞧不起人的意思,但李亞東多少還是感覺有些不爽。

捐錢給人家,人家都不想要,這事換你,你能爽?

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霍校長,中國眼下確實孱弱不假,但並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是窮光蛋!

總有一些人,哪怕放在全世界的舞台上,也是需要大多數人,仰望的存在!

如此一想著,他不由問道:“霍校長,請問學校目前可有什麼緊急需要處理的事情,而又資金不足?”

“你這……”

霍校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哪裡不明白他還沒有放棄,心裡多少有些感動,可讓他去收一個內地留學生,或許能有幾千、幾萬塊港幣的捐贈。

他實在不好意思啊。

這就好比國家準備開展一項大型研究,此計劃利國利民,但由於所需資金極為龐大,便倡導各大財團慷慨解囊,而此時研究所裡卻迎來了一個乞丐,他表示也要捐款,手裡攥著皺巴巴的幾百塊。

這錢,換你,你能收?

“要說緊急事,倒也不是沒有。”他打算讓這個年輕人知難而退,歎了口氣道:“學校生物係的袁教授,半年前在細胞內核領域有了重大發現,此項研究若是繼續深入,或將攻克一係列的醫療難題,對於治療人體多種癌症,大有裨益。隻是……你也知道的,涉及醫療的科研項目,向來投入極大,且此事尚存在一些質疑,我們向港府申請科研資金,卻被拒絕。”

“對治療癌症有幫助?”

聽他這麼一說,李亞東情不自禁的眼前一亮,這顯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彆管能不能成,首先這個出發點就極好,就算成不了,總歸會摸索出一些經驗,人類的發展,不正是在摸索中不斷前行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