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笛生確實打定了主意,要扶持東方紅影業,人家自己廣告打得這麼響,他們院線這邊,又豈能沒點表示?
他已經想通了,鄒聞懷和雷絕坤都已是耳順之年,而他才剛過而立之年,不管乾不乾得過,氣勢不能輸!
縱然最終折戟,他也輸得起。
他就是要讓香港娛樂圈的人明白,他潘笛生跨行而來,卻也不是那麼好惹的。
數不清的請帖分發出去,五月十八日,德寶將召開了一場盛大的記者招待會,屆時將宣布《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的上映日期。
香港大大小小的媒體幾乎都接到了請帖,此舉十分高明,以極小的成本,掀起了軒然大波。
單為一部電影,召開記者招待會的事情,在這個年代並不常見。當然,有些人即便有意,也不見得有這個實力。
潘笛生此舉也是順勢而為,若沒有早前李亞東打出去的廣告,沒有將《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置於風口浪尖,就算德寶突然要宣傳一部新電影,也不見得會有多少媒體捧場。
誰都不傻,沒有民眾關心的素材,誰願意給你免費做電影宣傳?這樣豈不是跟自己的廣告費過不去?
關鍵還在於,《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現在確實備受一大批民眾關心,許多人都很好奇,這部小成本製作影片,這麼就能鬨得沸沸揚揚,它到底有什麼可取之處?
市場的需求,才是所有商人逐利的方向。
……
香港人有讀報紙的習慣,起碼在這個年代是這樣,各大報紙雜誌也多不勝數,但就娛樂圈而言,品質最高的,還要數金老爺子的《明報周刊》,以及陳伯生創建的《電影雙周刊》。
張國容就曾經說過一句話:香港的雜誌,隻有《明報周刊》和《電影雙周刊》信得過。
金老爺子的《明報》就不提了,一向是香港報業的執牛耳者,而且它涉獵甚廣,並不僅僅局限於娛樂圈。
而就影視行業而言,最權威的,則莫過於《電影雙周刊》。
香港金像獎,便是由《電影雙周刊》創建,雖然它最終隨著香港電影的凋零,而倒閉,但香港金像獎,卻保留了下來,也成為日後香港電影業最具份量的獎項。
在八十年代末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電影雙周刊》每期要賣到十三四萬份,作為總編的陳伯生,算得上位高權重。不過此人有一個習慣,遇到電影圈裡比較重要的事情時,也會親自奔赴一線,做采訪記者。
五月十八號一大早,德寶大樓門外鋪起紅地毯,各方記者紛遝而至,陳伯生也在其中。
他的到來,令很多同行感到詫異,晚輩後生們紛紛熱情的上前打招呼。
“陳生,你覺得德寶最近一係列的動作,是在釋放什麼信號嗎?”有人請教。
陳伯生卻是笑著反問,“你不覺得德寶沉默了這麼久,是時候爆發一下了嗎?”
他撂下一句話後,也不逗留,徑直走進了德寶大樓,然後在早就布置好的會場中,隨意選了一個位置坐下。
他今天之所以過來,約莫洞悉了一點德寶的計劃,但心中也有疑惑,與大多數民眾基本一致。
他們《電影雙周刊》也接到了《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的廣告訂單,所以對於這部電影,他多少有些了解,他很好奇,德寶到底哪來的底氣,妄想用這部小成本製作,去叫囂嘉禾與新藝城的明星大作?
潘笛生顯然不是傻子,反而極其聰明,這一點他心知肚明,那麼,這部電影中到底藏有什麼秘密?
他真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這部電影的上映日期,然後走進電影院鑒賞一番。
這時,旁邊座位上,有兩位還算資深的業內記者的談話,引起了他的興趣。
“老黃,你覺得德寶的這部片子,會選在幾號上映?”
“如果德寶高層腦袋不抽筋的話,肯定會選在月末,甚至是下月初,儘量錯開《江湖情》和《倩女幽魂》的檔期。”
“確實是這樣,但我還有一事想不通啊,既然這樣,德寶為什麼要率先挑起戰鬥?”
“戰鬥?不。我並不這樣認為,按我猜想,德寶應該是對這部《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很有信心,所以想大肆宣傳一下,但並未料到嘉禾與新藝城的反擊來得這麼快,根本不給他們絲毫機會。”
“你的意思是說……德寶根本無心挑起戰鬥,隻是單純的想宣傳影片,卻不想弄巧成拙?”
“是的,不信你待會兒看,這部片子最早的上映日期,至少也要和另兩部錯開一個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