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二 一箭雙雕(1 / 2)

命運路口 袤一 3425 字 1個月前

第一三四二 一箭雙雕

就算是吳昊,也已經把這種官本位的意識,當成一種價值取向。

他也不可避免的把以官為本、以權為綱,以仕途為個人事業這種選擇作為了追求的目標,也不可避免的把做官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大小。

生活在當下,又身在官場,也隻能順應:

一切為了做官,做官為了一切。

雖然沒人當麵說過,但吳昊知道,很多人看自己的眼神裡,絕對少不了“祖墳也會冒青煙”那種目光。

這麼說,如果自己隻是一名平頭百姓,高層怎麼可能對馮建林案件這麼重視?在華夏,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對“當官”的認識,隻要當了“官”,才能出人頭地。

正是因為如此,從小上學,那些處於社會下層的人們,就被灌輸了擺脫貧困和低賤的社會地位,除了入仕,彆無他途的思想。

這也是公務員考試長興不衰的直接原因——大家腦袋削個尖的往這個看起來待遇不是很高的仕途之路裡麵鑽:大家都知道,當官發家,靠的不是待遇。

說起來,這種“官本位”,已經成為華夏社會的一道風景線,沒有人認為這種思想不好,反而還會十分得意而享受。

現實也確實是這樣,隻要當官,你就有尊嚴,有權就有一切。

最關鍵的是,這個社會,早就形成了以官職大小衡量人的價值、成就、地位尊貴的取向。

正是這種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由此造就一種對權力、官位、官員的崇拜和敬畏,進而導致長官意誌、權力至上觀念和依附意識及其現象的盛行。

在華夏,官職可以衡量一切:政治待遇、社會名聲、經濟收益(包括灰色的)、工薪多少、住房大小、專車檔次。

人們的官級,不僅影響活人,人死後有沒有追悼會、悼詞長或短、安葬誰掏錢、安葬在何處,都視官職大小而定。

社會上的各種活動,包括參加各種會議,甚至是學術會議或專業會議,行政領導都要頭排就座,而且特彆講究領導與會級彆、座次安排,以至於會議座次安排是政府會議管理的最大學問,企業中的領導與下屬也得看他相當於多大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