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四 省長夫人來濱海(1 / 2)

命運路口 袤一 3813 字 1個月前

第一三五四 省長夫人來濱海

“馬局長,不要這樣說嗎,快坐下,這件事與你沒有什麼大的關係。我不是讓秘書長告訴你了嗎,不用有負擔。我知道你的難處,領導說話,你能不辦嗎?除非你不想乾了,對不對?這件事兒,不是你所能左右得了的。”吳昊笑著擺了擺手說道。

“雖然領導這麼說,可我一聽到昨天晚上那件事兒,心裡還是......”馬明淚眼欲滴的看著吳昊說道,那份真誠不容懷疑。

“這麼跟你們說,昨天晚上對我來說,根本就不算個事兒,何況還有國安的人在呢,那就更不用怕了。

好了,今天咱兄弟幾個在這兒喝酒,隻談感情,不談工作。”吳昊十分大度的說道。

官場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雖然有點偏頗,但也不無道理:官場就是酒場。意思就是,在官場,飯局很多,不喝酒的人,你就交不到朋友,當然也就很難在官場生存了。

當然了,僅僅喝酒是不夠的,還要有酒量才行。據說有的領導,在選用乾部的時候,認為“酒場就是戰場,酒風就是作風,酒量就是膽量,酒瓶就是水平”。所以,把會喝酒、酒量大作為選拔乾部的一條重要標準。

“喝得滿地爬,這樣的乾部要提拔”,為此還振振有詞的把許將軍抬出來加以佐證。

有人說中國的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李白舉杯邀明月;蘇東坡把酒問青天;曹操煮酒論英雄,許將軍酒桌選帥才......酒給了多少英雄豪傑不凡的壯舉,賜予文化濃厚的生活氣息。

為了活躍氣氛,有的說是為了取悅領導,不管怎麼說,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讓酒桌上的領導更高興,所以,大家都會講一些有關酒的做事。

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麵,讓領導了解一下講故事的人文化素質和水平。

所以,那些當官的,不管讀過書的還是沒讀過書的,到是把中國幾千年來的酒文化,研究個透。

什麼“十八碗酒醉上景陽崗的打虎英雄武鬆”了,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了,什麼“杯酒釋兵權”了等等,這些段子,既能反應出講故事者的文化底蘊的深厚,又能拍一下領導,讓領導有一種“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得意之感。

四個人一瓶酒剛喝進去,段子講的正濃處,吳昊的電話響了起來。

要說當官的素質就是與普通人不一樣。

領導的電話一響,原本還笑聲不斷的幾個人,如突然斷電一般,瞬間讓包間鴉雀無聲。

吳昊歉意的對幾個人點了點頭,拿起電話一看,是江雅傑,想了想,還是站起了身來,一邊往外走一邊接了起來。

“你在家還是在外麵?”不等吳昊問候,對方直接說道。

“我正陪著幾個朋友在外麵吃點飯,有事嗎?”

“外麵吃飯?都有誰?把酒店的名字告訴我。”一聽對方這麼說,吳昊吃驚的把腳步停了下來:

“到是沒有外人,大奎,還有政府王偉秘書長,城建局的馬局長。就我們四人......江書記,你不會是來濱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