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O四 吳昊的野心(1 / 2)

命運路口 袤一 3470 字 1個月前

第二五O四吳昊的野心

說起來,在這種部落製裡麵,酋長就是部落的首領,是一手遮天的人物,掌握著整個部落的生殺大權。

因為曆史的原因,酋長製度在也門很多地區比較普遍,現在也是。而且越是偏遠、落後的地區,存在的越長久。

根據曆史學家的說法,酋長製度最初是從原始的氏族製度發展演變而來的。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逐漸過度時,大大小小的酋長土邦和酋長製度便慢慢在氏族製度的基礎上形成了。

最關鍵的是,這種酋長製度是世襲的,世襲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由父係相傳,另一種是由母係相傳。無論是過去和今天,酋長製度在也門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實,羅沙現在還有這種製度的存在,隻不過,這裡的武裝組織和海盜多如牛毛,正如華夏的一句老話,叫做有槍就是草頭王,所以,雖然這種酋長製度還有,但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光。

不過,什麼事兒都有一個特殊。

以吳昊在這裡的實力,自己這麼強的武裝力量,如果真要是能建立自己的部落、自己的酋長製度,還真的沒有人敢說什麼。

最關鍵的是,這種酋長製度,是可以是世襲的。

按著也門的規矩,這種世襲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由父係相傳,另一種是由母係相傳。所謂父係相傳,就是由兒子繼承父親的職位,這種方式在也門廣大地區一直十分流行。當然,在個彆地方也實行母係相傳的方式,即由外甥繼承舅父的職位(好在這種情形在羅沙不存在)。

在以前,沒有內戰的時候,酋長擁有相當大的權利,在鄉村表現得尤為突出。酋長決定著他所管轄範圍內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包括一些家庭瑣事。凡事沒有得到酋長的批準,是不得操辦的。一切爭端的是非曲直,隻能聽從酋長的裁決。村民對酋長必須畢恭畢敬,服服帖貼。酋長出門,身著金光閃閃的繡花的衣袍,不是坐轎,就是騎馬,眾多的侍從人員護衛,前呼後擁,鳴鑼開道。

在也門偏遠地區,酋長在當地也稱之為土王(土地掌管者)。酋長住的房子叫做“王宮”。當然了,在也門,傳統的酋長製度,一般分為一、二、三級酋長領地,分彆由一、二、三級酋長管轄。

在也門的曆史上,酋長被視為“天然的統治者”,他們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特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一個地區或一個部落的酋長,如同一個小國王一樣,擁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麵的絕對權威,酋長的話就是“聖旨”,隻能照辦,不能違抗。

“不過,在我們這個地區,部落酋長是不允許女人來繼承的,所以,這件事兒,如果你要真的相恢複,以我為核心不行,一定要以你為核心,你也不能叫吳昊了,最起碼,在這裡不能用這個名字了。”愛尼賽看著著,眨巴著那又漂亮的大眼睛說道。

“什麼意思,我不叫吳昊叫什麼?”

“你們華夏不是有一種入贅的婚姻嗎?叫什麼贅婿。如果你真的想在這裡恢複部落酋長,那你就得當贅婿,繼承我們家的姓氏。其實,我們家也是三級酋長,在羅沙也有一定的勢力的。”愛尼賽看著吳昊說道。

“還這麼麻煩呀?”聽愛尼賽這麼一說,吳昊輕輕的歎了口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