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航發新品:“虎嘯”與“龍吟”(1 / 2)

630shu ,最快更新騰飛我的航空時代最新章節!

於是在其他軍兵種依舊堅守著傳統的產業格局,將相關裝備放到約定俗成的生產廠進行生產時,空軍率先打破了這個局麵,將中國騰飛這條大鯰魚引了進來。

此舉自然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在相關企業那裡等於是動了蛋糕,而不少老領導眼裡完全是離經叛道。

建國時期就定下的產業體係,這麼多年運行的好好的,在困難時期還為國家做了那麼大的貢獻,堅持下去才對,怎麼要改?

如果相關廠哪裡做得不對,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原因,該引進技術的引進技術,該搞創新的搞創新,沒必要全盤否定,一棒子打死!

因此這位推動裝備采購方式變革的空軍領導麵臨極大的壓力,而這也導致了空軍在其他方麵進度上的拖延,比如說更多特種機型的采購,才比如說先進綜合作戰指揮係統及數據鏈設備的普及。

好在這位空軍領導夠強勢,直言相關生產廠的產能滿足不了部隊的需求,既然如此,憑什麼放著其他生產廠好好的生產線不用憑什麼?

既然不讓用,那也行,老子拿著外彙采購國外的機型總行了吧?

要知道空軍領導可不是耍嘴皮子,前腳這話剛說出口,後腳就跟俄國簽訂了蘇—30kk改進型引進的協議,並對俄國所研製的號稱最強蘇—27的蘇—35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意圖日後繼續引進。

這下所有生產廠都不說話了,空軍為了普及三代機,快速生成戰鬥力真的是在拿命在拚,寧肯對外采購也跟相關生產廠妥協一分。

如此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做法,著實是把一眾生產廠給嚇到了。

要知道空軍的采購隻要是放在國內,無論怎麼樣大家夥兒都有的吃,區彆在於是吃肉還是喝湯,可要是轉到國外,那就是連個渣滓都沒有。

孰優孰劣可謂是一目了然,因此相關生產廠和一大批老領導隻能妥協,不妥協不行呀,空軍一句在2015年之前在東南沿海難以形成空中優勢,直接就讓總部和上層隻能全力支持空軍。

正式在這位空軍領導的強力推動下,中國騰飛苦熬了二十多年,終於是媳婦熬成了婆,可以承接具體的戰鬥機型號的全套生產任務,而不是如以前的那樣,隻能打打下手,敲敲邊鼓。

當然了,即便如此,中國騰飛也不用擴大生產廠的規模,畢竟fc—23艦載機的量產還需要些時日,加上中國騰飛的柔性夾具的普及率達到70以上,星洲廠的兩條生產線稍微調整下就可以滿足十號工程的生產任務。

之所以如此大興土木,主要是為了不久的將來承接二十號工程的量產任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