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無法複製(1 / 2)

630shu ,最快更新騰飛我的航空時代最新章節!

那位老專家能不知道“獨一無二”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說好聽的叫做“獨一無二”,實際上跟指著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罵一句“啥也不是”沒啥太大的區彆。

老專家心裡不生氣那是不可能的,蠕動了下嘴,想要說些什麼,可話到了嘴邊兒卻愣是什麼話也沒說出來。

沒辦法,時至今日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尷尬的局麵誰也怪不到,隻能怪自己不爭氣。

正如莊建業所說,所有的一切都不難,隻要能沿著既定的技術路線走下去,實現的可能性極大。

中國騰飛的這套改變航空製造的革命性技術說白了就是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通過共同的底層軟件算法有機的統合在一起,實現局本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製造。

無論是網絡技術、通信技術還是軟件技術都是已經比較成熟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這位老專家在看出些許露端倪後,暗示黃峰讓東北航空工業集團也試試。

畢竟這種革命性的製造流程著實對航空製造業的意義重大,最明顯的好處便是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畢竟縮短的生產周期,等於是提高生產效率,也就等於是在變相的降低生產成本。

難怪之前湯莉莉敢在中評會上放出5年內拿出五款量產的艦載機機型;難怪中國騰飛可以在fb—200-200\400上做出令人咋舌的讓利和優惠。

靠著這套依托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革命性的生產流程所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中國騰飛真的是想怎麼任性就怎麼任性。

這樣一種近乎於用技術碾壓式的壟斷優勢,試問在場的這些個有各大航空製造廠背景的專家們誰不眼熱,誰不想要?

可問題是動輒數年、十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又有哪個航空製造廠能夠做到?

要知道,無論是工控軟件、柔性工裝、專業設備還是jsnb係列工業設計軟件,中國騰飛最開始做的時候可都是沒有國家資金扶持的,而且上馬之初根本就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因為國外的品牌和服務已經很成熟,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錢拿到更優質的東西。

相比之下,用更大的成本去開發一整套明顯不如國外成熟品牌的東西,且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希望,這對一家國營大型航空企業的負責人來說完全劃不來。

畢竟上級的考核指標就擺在那兒呢,你跟上頭說我這東西二十年後如何如何,上頭就算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也免不得說一句:“我知道你是為廠子的將來好,但我們現在想知道你們今年的利潤怎麼就比去年少了15個百分點!”

如此情況下,很多企業負責人都把眼光放在那些短平快的項目上,就比如前幾年航空工業集團的領導拋售魔都的運—10配套廠的地皮和物業,就讓當年的總利潤翻了翻。

結果那一屆的主要負責人轉過年就到了一個中原大省做了實權領導,完成完美跨界,這樣的珠玉在前,其他人自然是有樣學樣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