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騰飛我的航空時代最新章節!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無論是驚訝的,震驚的還是疑惑的,都不約而同的沉默了。
就連在台下積極準備,想要等會兒上台用自家的殲—11改硬懟fc—23艦載機的黃峰也是囁嚅了下嘴,最終將想說的話咽回到肚子裡,沒辦法實在是實力差距太大。
如果隻是一款fc—23艦載機也就罷了,哪怕中國騰飛的高,技術先進,可黃峰還能用成熟度不高,後勤保障和維護性差等胡攪蠻纏的理由抗衡一二。
然而這一切隨著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台的出現全都打亂了。
原因很簡單,人家中國騰飛這一次拿來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艦載戰鬥機競標方案,而是一整套艦載航空兵的作戰體係!
中評專家組的專家和海軍的領導、首長們或許出於海航部隊裝備蘇—27、蘇—30的習慣,更傾向於他們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殲—11改,即便是覺得fc—23艦載機性能更好,技術上更強,但從成本、後勤維護和飛行員訓練等綜合因素考慮,可能最終還會傾向於殲—11改。
問題是選擇殲—11改之後怎麼辦?
若是沒有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台的出現也就罷了,反正俄國人的庫斯涅佐夫號也就是裝載二十多架蘇—33和幾架直升機就開始在大洋上到處亂跑,國內有樣學樣也不算丟人。
可隨著中國騰飛推出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台那種湊合的做法勢必會被海軍說拋棄,畢竟海軍對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可從沒有湊合的意思,如果能將其按照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的配置補全輔助機型,從而形成完整的作戰體係,海軍自然會毫不猶豫的一頭紮進去。
如此一來殲—11改可就尷尬了,究竟是殲—11改適應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台,還是讓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台去適應殲—11改?
其他人不知道,當年在莊建業手下乾了五、六年的黃峰太清楚這位前boss的處事作風了,無論兩者誰適應誰,莊建業都有一萬種理由將殲—11改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
不說彆的,光航空發動機艦上維護這一項,就能讓殲—11改成為遭到唾棄的理由,因為殲—11改使用的al—31係列和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台所使用的d—70j-neo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根本就是兩個互不統屬的獨立維護體係。
世界上無論是哪國海軍,隻要腦袋沒秀逗的話,都不可能在狹小的航空母艦內設置兩套相互獨立的航發維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