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聽了石軍的話,不禁微微一笑:“我當然知道你了解中國騰飛,不然我也不會聘請你為我的高級顧問了……”
說著,李斯特將頭上的毛巾拿下來,隨意的丟在一旁的托盤上:“我早年對莊建業這個人還是很了解的,畢竟當年我和騰飛集團合作的那幾年沒少接觸,可時過境遷,這麼多年下來,我從航空創業公司轉到了金融投資領域,而他則一步步將騰飛集團發展到了中國騰飛……
都是商業精英,所以我很清楚隨著形勢的變化,我們這些人也不得不做出改變,不然就會被淘汰,這麼多年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所以我早年了解的情況不等於現在莊建業處事的方式。
因此我找到了你,一個常年將中國騰飛當做樣本研究的專家,我希望你能夠給我一個切實可行的建議,既能夠讓我的投資收益最大化,同時還能限製住中國騰飛崛起的腳步,給國內那些滿腦子肌肉的實業資本家們一個交代。”
說著李斯特抬眼看向了一旁的石軍,那雙亦如當年蔚藍,銳利卻已經布滿些許滄桑的雙眼透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期盼。
但實際上,李斯特心裡對麵前這個背叛了自己祖國,極力討好美國主流社會的人渣鄙視的不行。
可即便心裡不屑於石軍的為人,卻又不得不以年薪100萬美元聘請石軍擔任收購中國騰飛核心業務的高級顧問。
因為正如李斯特所說的那樣,美國國內上上下下對中國騰飛了解的,並當成課題進行係統性研究的就石軍這麼一個,其他人要麼是照本宣科的書呆子,要麼就是拿著公開資料七拚八湊的騙子,唯有石軍是真的了解中國騰飛,也是真心不想讓中國騰飛好過。
正因為如此,李斯特的合夥人和投資人對石軍十分信任,那些跟華爾街掙錢資源的實體資本同樣對石軍抱有好感。
幾番角力下,石軍便成為這次華爾街完成對中國騰飛核心業務收購的最佳人選。
沒辦法,雖然這些年美國的金融資本占據了主動權,但產業資本同樣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不把他們安撫好,反彈起來也會讓金融資本很受傷。
正因為如此,在處置中國騰飛的問題上,雙方便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那便是金融資本收購、蠶食中國騰飛的同時,不能讓中國騰飛剩餘的業務做大做強,威脅美國國內唯一可以稱道的航空航天製造業。
但也正因為如此,在究竟收購中國騰飛起家的無人機業務,還是那套在集成運十生產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民用航空製造業務方麵,華爾街金融資本與守舊的產業資本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以李斯特為代表的華爾街資本更傾向於收購無人機業務,原因很簡單,這個領域夠新,夠前衛,有著無限的前景和炒作的話題。
金融玩兒的就是題材和話題,沒這些東西金融怎麼讓股票創新高,沒有股票的新高,又如何在期貨領域攪風攪雨,然後延伸到債市上大炒題材?
更何況,中國騰飛從“鬼精靈pro”四旋翼無人機開始,將蘋果公司的iBOOK筆記本電腦整合到控製終端,一下子打通了航空器與矽穀高科技公司的屏障,完整的統合在一起。
這讓前些年在矽穀投入大量資金,後因互聯網泡沫破裂損失慘重的華爾街精英們看到了絕地翻盤的機會,那就是讓互聯網高科技公司捆綁如日中天的“鬼精靈”係列無人機炒作,提升自己的股價。